推荐资讯
胡斯马义——精彩观点
保护环境,为子孙留下的一片绿地 [更多]
·胡斯马义——精彩观点之二
·郭俊陆——精彩观点之三
·精彩观点二:面对危机企业需要
·史海燕——人物简介
·史艳秋——人物简介
  热点资讯
史海燕——人物简介 史海燕——人物简介
石海燕-北京红都集团副总经理[更多]
·史海燕——人物简介
·经典语录
·日入1000元的快餐厅,利用“定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
·吴鸣——人物简介
·史艳秋——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销让成交率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用兑换币并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谈新中国60年铁路事业的特色发展
 
时间:2009-09-14 
  

   


 

    新华网北京9月11日电 题:让“人便其行、货畅其流”早日变成现实——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谈新中国60年铁路事业

    记者 齐中熙

    “去年8月1日通车的京津城际铁路,列车时速达到了35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高的铁路,中外媒体形象地称之为‘中国速度’。”

    谈起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话语中充满豪情:“‘中国速度’,既是指我国高速列车的速度,也是指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和铁路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提速和高速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如今,中国人坐火车有一个切身的体会,速度越来越快了,时空距离越来越短了,舒适度越来越高了。铁路的“提速”和“高速”,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火车头”,成为推动人们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的一个“时尚因素”。

    “最有说服力的,是京津城际开通后形成的巨大效应。”刘志军说,“一是有力地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来,两地间的经济、人员、文化和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京津两地GDP增长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不少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在天津买房子,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的‘同城化’日益明显。”

    刘志军告诉记者,除京津城际铁路之外,去年以来,时速250公里的合肥-南京、合肥-武汉、济南-青岛、石家庄-太原等客运专线也相继开通运营,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高速铁路提供的服务。

    我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是以1997年到2007年铁路6次大提速为基础的。作为6次大提速的组织者,刘志军对铁路提速有着深切的感触: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运力与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新线建设,但新线建设周期较长,而通过实施既有线改造来提高列车速度,增加运输密度,是短时间内扩充运输能力最有效的办法。6次大提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的,以较小的代价和较短的时间带来了运输能力的迅速提高,仅第五次和第六次大提速,运输能力就提高了50%以上。

   “尤其是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我们在跨区域的中心城市之间和城市密集地区大量开行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时速达到200-250公里,按照目前世界上对高速铁路的界定,当时我国就已经进入高速铁路时代。”他说。

    6次大提速和高速铁路的发展,对人民群众来讲,意味着更多的实惠,这让刘志军感到欣喜:

    “一是客运产品更丰富,旅客列车不仅数量大大增加,而且还推出了普通旅客列车、夕发朝至列车、一站直达列车、高速动车组列车等多种产品,人们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二是旅行更快捷,我国省会城市之间以及大的中心城市之间列车运行时间,比1997年第一次大提速前普遍压缩了一半以上,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三是旅行更舒适,铁路新型客车大量投入运营,旧的车辆也进行了全面改造,动车组列车更是为旅客提供了高品质的乘车条件。”

    以高速铁路为标志,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已翻开崭新的一页。党的十六大以来,大规模铁路建设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展开。到目前,全国开工建设新线总规模达到3万公里,到2012年开工建设的新线总规模将达到5万公里。今年铁路将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

    在建设的新线中,时速200-350公里的客运专线将达到1.3万公里。今年年底前,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郑西客运专线和时速250公里的宁波-台州-温州、温州-福州、福州-厦门客运专线也将通车。京沪高速铁路和哈尔滨-大连、北京-石家庄、石家庄-武汉、贵阳-广州、南宁-广州等客运专线和城市密集地区的城际铁路建设正在顺利推进。

    同时,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现代化客站。这些新建的客站,普遍做到能力充足、功能完善,与地铁、公交等无缝衔接,实现旅客“零距离”换乘,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

   “货运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实现了货运的大发展,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仅有5589万吨,到2008年达到33亿吨,是1949年的近60倍;货运周转量1949年仅为184亿吨公里,到2008年达到24817亿吨公里,是1949年的135倍。特别是2003年以来,我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实现持续大幅度增长,每年增长2亿吨以上。

    “这样的幅度,前所未有。目前,我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运输效率世界第一。”刘志军说。

    铁路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青藏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铁路建设者和运营单位职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不仅在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上取得重大成果,建成了世界一流高原铁路,而且实现了青藏铁路安全平稳运营。青藏铁路开通运营三年来,共运送旅客899万人次,格尔木至拉萨段完成货物到发量697万吨,有力地促进了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

    “重载是世界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铁路扩充运输能力的重要措施。2003年以来,我们依靠自主创新发展重载运输,在世界铁路重载运输舞台上抢占了制高点。”刘志军说。

    在大秦铁路,采用大功率机车、大轴重货车、列车控制同步操纵等新技术,密集开行1万吨和2万吨重载列车,2008年煤炭运量达到3.4亿吨,是原设计能力的3.4倍,成为世界上年运量最高的铁路,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同时,在京哈、京沪、京广、京九、陇海、沪昆等主要干线普遍开行5000-6500吨重载货物列车,其他干线列车牵引重量普遍提高,为货运量的不断增长提供了可靠保证。

    在谈到铁路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时,他列出了一串数字:“全国铁路90%以上的货运运力用于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全社会85%的木材、85%的原油、80%的钢铁及冶炼物资、60%的煤炭、大量的‘三农’物资运输是由铁路完成的。在抗洪抢险、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铁路在人员和物资运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谈到进一步扩大铁路货运能力时,刘志军十分兴奋:“在大规模铁路建设中,我们将加快区际大能力通道建设,建设一批连接东中西部的区际干线和煤运通道,到2012年底,将新增1.3万公里区际干线,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大能力货运通道,铁路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运输保障。”

    “必须倍加珍惜铁路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仅有2.2万公里铁路,其中,近一半处于瘫痪状态。到2008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8万公里,路网质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时速60公里以下的低速铁路,发展到120公里的常速铁路,又发展到140-160公里的提速铁路,现在达到200-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铁路技术装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蒸汽机车时代,发展到内燃和电力机车时代,又发展到现在的高速动车组时代。

    在谈到近年来我国铁路之所以能够形成“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局面时,刘志军感慨地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铁路发展迎来了极为难得的黄金机遇期。这几年铁路的加快发展,首先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引领。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部署。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了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的目标和措施,绘就了我国铁路发展的宏伟蓝图。”

   “其次,得益于各省区市、国家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各省区市党委政府加快铁路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在政策、资金和征地拆迁等方面给予铁路大力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期盼铁路加快发展,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理解、鼓励和鞭策,形成了加快铁路发展的强大合力。”他说。

    第三,得益于在改革开放中,坚持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铁路路情的自主创新之路,在许多重点领域掌握了关键技术,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我国高速铁路、高原铁路、既有线提速、机车车辆、重载运输、列车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的进程。

    第四,得益于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经过60年的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冶金、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为我国加快铁路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如果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家整体工业水平的支撑,铁路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

    展望未来,刘志军充满信心:“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由目前8万公里达到11万公里以上,电气化率、复线率分别达到50%以上。届时,我国发达完善铁路网初具规模,铁路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初步缓解,‘一车难求、一票难求’的现象会有较大改观。”

    “到2020年,我国铁路将基本实现现代化。主要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贯通东、西、南、北、中的区际干线网全面建成。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将达到1.8万公里,人民群众梦寐以求的‘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愿望将真正变成现实。”

 
  我要推荐此类文章】【我要推荐给好友】 【加入收藏】 【返回上页
  上一篇:外交部部长杨洁篪谈新中国60年外交
下一篇:科技部部长万钢谈新中国60年科技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