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追踪  执政党建设  可持续发展  改革经验  改革典型  政策理论  文献选编  神州巨变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和谐社会
特色总网 > 伟大实践 > 改革经验 >
推荐资讯
上海市浦东
编者按: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的...
·三十年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制定访谈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成就和未来
·高明的改革,就是尊重人们的权利
·上海市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30年来军队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年成
·人事人才工作:与广西经济社会协
·中国教育30年:政治局曾讨论决定
·宁波:新一轮体制改革由此“引爆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万...
·如何使用工具实现零成本赚一亿(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何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何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百万)如何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网站纷纷报道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骤在1小时内快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用兑换币并兑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销让成交率倍
·日入1000元的快餐厅,利用“定推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昆山初步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转变,由依靠外资带动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推进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向共同富裕、和谐进步的转变,由城市规模扩张向城乡协调发展的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转变。

  昆山是“苏南模式”的一个缩影,“昆山之路”雄辩地说明,只要转变发展方式,快速度也可以有好质量,工业化也可以有好生态,城市化同样可以实现城乡统筹。只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抢抓机遇,创造性地开拓发展思路,就能逐步探索出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之路。

  

  【提要】昆山坚持科学发展,发挥区位优势,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外向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以人为本,强市富民,推进城乡全面一体化,坚持和谐发展,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国百强县”之首为什么是昆山?昆山的崛起带给我们怎样的经验?这就是答案。

  

  一、创造了辉煌成就

  昆山位于上海和苏州之间,历史上素称江南鱼米之乡,是江苏的东大门。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贯穿东西。市域总面积9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5万,下辖10个镇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有良渚文化遗址,公元前221年秦在此建娄县,南朝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改名为昆山县沿用至今,1989年撤县建市。30年前,昆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89.6%,人均耕地面积1.6亩,经济总量在苏州当时8县中排名末位,人称“小八子”。30年后,昆山在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2005年起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县(市)中排名首位。主要变化:

  ——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亿元增至2007年的11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递增1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466元(277美元,当年汇率)增至171061元(23418美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递增17.5%;财政收入从0.35亿元增至202亿元,年均递增24.6%。进出口总额由1990年的4251万美元增至2007年的534亿美元,年均递增52.2%。2006年,昆山以全国0.01%的土地,聚集了1.7%的外资和1/9的台资,创造了2.4%的进出口总额。

  ——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转变。1978年到2007年,三次产业比由51.4∶28.9∶19.7转变为1∶66∶33。所有制结构由公有制经济占100%转变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比为7∶93。2007年末本地户籍人口与外来暂住人口比为1∶1.3。

  ——社会事业全面繁荣。1992年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目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8%,高等教育入学率达61.7%,所有镇成为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镇。建成城区医疗、乡镇医疗、社区医疗有机结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市民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三大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等荣誉称号。2007年通过中国人居环境奖考核验收。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813元增加到2007年的21927元,年均递增17.3%(按可比价计算为10.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201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68元,年均递增15.2%(按可比价计算为9.4%)。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从1983年的8平方米和24.4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38.5平方米和72平方米。全市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和低保标准,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99%。

  ——改革创新成效显著。1983年率先创办了家庭农场。1998年全面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和推进农用地有序、合理流转。2001年率先在全国组建农村富民合作社,目前各类合作社累计261家,农户从中直接收益近1亿元。园区功能创新加速,全市60%以上的财政收入、8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90%以上注册外资和工业产值、98%以上进出口总额来自园区。全市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5%,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5家,各类产学研联合体近300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17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达34.2%。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0.5%提高到目前的68.7%。2007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64吨标煤,5年平均下降5.8%,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8。近5年先后劝阻和拒批各类高能耗、高污染建设项目200多个。建成污水处理厂23家,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年均新增绿地1500万平方米左右。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公路里程从73公里增加到1950公里。

  二、走出了特色道路

  改革开放30年,昆山初步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农业、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转变,由依靠外资带动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推进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向共同富裕、和谐进步的转变,由城市规模扩张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转变,由粗放增长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推进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昆山之路”。

  (一)以外向带动为特征走出一条独特的昆山之路

  昆山发展之路可以分为4个阶段:

  1.上世纪80年代是奠基阶段,实现了“农转工”的历史性跨越。1983年在中央支持发展社队企业的政策激励下,大力发展乡镇工业。1984年自费创办开发区,提出“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上海的一些产业转移昆山,部分三线企业迁至昆山,通过借助外力奠定了工业发展的基础,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比重由1978年的51.4%下降到1992年的12.5%。

  2.90年代中前期是开创阶段,实现了“内转外”格局性转变。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为动力,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充分利用浦东开发开放效应打时间差、空间差,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迅速形成以开发区为龙头,带动乡镇工业小区的开放格局,引进外资年均增速超过50%。外资开始成为昆山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3.90年代中后期是拓展阶段,实现了“散转聚”阶段性变化。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引进台资战略成效显著,在全国利用外资普遍滑坡情况下,保持了一枝独秀。5年中,合同利用外资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同时,鼓励民资全方位参与配套协作,推动经济发展由外资单轮驱动向外资、民资双轮驱动转变。产业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拓展,企业由分散向园区聚合,开始步入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新阶段。

  4.新世纪以来进入提升阶段,开始呈现“低转高”发展新态势。以“两个率先”为目标,大力实施民营赶超战略和服务业跨越战略,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工业总产值2003年突破1000亿元,2007年突破4000亿元,目前笔记本电脑产量已占全球40%,平板显示产业产能全国最大,成为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生产基地。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坚持将客观评价与主观感受有机结合,不简单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不断提高中等收入户比重;不单纯以统计数字代替直观感受,不断提高全面小康公认度,努力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200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主要指标。

  改革开放30年来,昆山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以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成为“苏南模式”(“三为主、两协调、一共同”,即以工业经济、集体经济、市场经济为主,工农、城乡协调,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昆山围绕率先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两个目标,与苏南其他城市一起逐步探索形成以科学发展为特征的“新苏南模式”。其主要特征为“一个目标、两手并举、三创精神、四大超越”,即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作用,传承和发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三大时代精神,逐步在产权结构、产业发展、社会结构、发展格局四个领域改革发展内涵上实现新超越。以昆山为代表的苏南经济发展说明,只要转变发展方式,快速度也可以有好质量,工业化也可以有好生态,城市化可以实现城乡统筹,率先发展可以和科学发展相统一。昆山30年改革发展历程,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

  (二)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特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

  30年来,昆山市委和市政府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拓发展思路,逐步探索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全面小康建设发展思路。

  一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昆山发展每一次大的突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坚持把发展作为永恒的主题,树立“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理念,推动昆山经济不断跨上新台阶。改革开放之初,昆山人从全国各地大力发展乡镇工业的浪潮中惊醒过来,破除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农经济意识,抓住上海国有企业向外拓展、“大三线”军工企业转产民品的机遇,积极开展横向经济联合,迈出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上世纪80年代中期,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机遇,以非凡的胆识自费创办开发区,创立了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有偿出让第一块土地,在全省县市中率先走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第一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抢抓浦东开发开放、沿江重点发展、昆山开发区获国家批准三大机遇,开创了外向型经济基本格局。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通过“台资扩张”抓住了新的发展先机。进入新世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贯彻国家宏观调控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机遇,改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推动经济社会进入科学发展轨道。正是由于昆山在发展的每一个转折关头,能够不断解放思想,立足实事求是,捕捉发展机遇,抢占发展先机,做到醒得早、跑得快、干得实,推动经济发展隔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开拓创新,优化服务。创新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和精神,更要有排除风险的胆识和能力。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将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从依靠行政推动为主转变为政策调节为主,从直接投资转变为招商引资,从扶持企业发展转向营造投资环境。创业初期,大力倡导“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的理念,整合行政资源,创新管理体制,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创业环境,形成“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随着国际产业加快转移,率先创办了出口加工区,首批进行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开发建设江苏首个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通过在全省较早实行机关效能评估和末位淘汰制、率先建设综合行政电子监察平台、实行行政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办法、设立部门创新奖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建立了一个高效服务的政府工作机制。昆山有区位优势,有环境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服务优势,但都不是昆山独有的,而是昆山人开拓创新、挖掘塑造出来的。

  三是坚持开放,提升优势。昆山地处沿海,资源、市场两头在外,实施外向带动是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发展特色的理性选择。昆山坚持把外向带动作为发展主战略,尽管主要领导干部不断更替,这一主战略始终没变。大力引进外资时期,明确提出“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的理念,形成了以开发区为龙头的全方位开放格局。承接产业转移时期,围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外向配套,促进民营经济迅速起步。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向高端环节推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将开放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将先进制造业优势转化为现代服务业优势,形成经济国际化发展新格局。

  四是自立自强,艰苦创业。艰苦创业是昆山精神的基石,勇于创新是昆山精神的灵魂;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是昆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写照;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在昆山找到了现实的实践路径。昆山人在独辟蹊径中求创新,在全面发展中求创新,在破解难题中求创新。从创办自费开发区到兴办出口加工区再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从外向带动到民营赶超再到服务业跨越,从“亲商安商富商”到“亲民安民富民”,从“契约式服务”到“新昆山人工程”,从招商选资到土地集约利用,从实行片区规划到打造总部经济,都是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的真实体现。

  五是以人为本,强市富民。树立开放为民、发展富民的理念,把富民优先作为第一导向推进富民工程。建立了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事业富民、保障富民等推进机制。从低保开始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2008年城乡居民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月350元。把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共同富裕,提高生活质量、幸福感受作为改善民生的主要目标,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以人为本。作为江苏“两个率先”的样本示范区,通过建立土地产出率、单位能耗、生态环境、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倒逼机制,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后,积极开展“补短、补缺、补软”工作,努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群众增收、生态环保、城区交通、社会治安等突出问题,巩固小康成果,提高小康质量。

  六是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坚持“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总思路。牢固确立城乡统筹理念,以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城市生活要素向农村辐射,形成城乡规划全覆盖。按照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小城市和特色镇、新型社区、自然村落5个层面推进整体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做到城市和农村统一布局。集中实施了一大批交通和水、电、气、生态环保工程,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统一供应,污水管网基本覆盖农村区域。农村垃圾实行“村收集,镇集中转运,市处理”,做到“一个炉子”焚烧发电。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户户通有线电视,2007年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牢牢把握利益关系和谐这一核心,从解决土地征用、城镇拆迁、单位改制、工资支付、权益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正确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政商关系、劳资关系、新老昆山人关系、发展稳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建立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社情民意等快速反应机制和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全面完成社会治安路面电子监控系统,增强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连续3次荣获省“社会治安安全市”称号。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昆曲、江南丝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断把“和谐昆山”建设推向新境界。

  (三)以昆山精神为特征逐步形成昆山发展的独特优势

  解放思想抓机遇,勇于创新敢为先。昆山人在30年发展中创造了“昆山奇迹”,充分体现了自身优势和昆山精神。

  第一,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区位优势。昆山东依上海,交通发达,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上海的“郊区”。由于在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通过承接来自或转自上海的大批传统产业和外资项目,充分利用上海的人才和技术优势,打造和形成昆山城市品牌。

  第二,永远保持争当第一的激情。争先创优是昆山精神的价值取向。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学、赶、超”口号,经济实力迅速提升。进入新世纪,提出3年超先进目标,一跃成为中国“百强县”之首。“十一五”时期,又提出学习发达国家先进发展理念,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立足新目标,实现新追求,争创新优势。

  第三,视每一次挑战为发展机遇。昆山人的敢为人先具有鲜明的特色。昆山的一位老书记说,我们冒着犯错误的风险,通过不同方式利用内资外资自费开办了开发区,为昆山经济起飞掘了第一桶金。昆山人永远视挑战为机遇。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政策紧缩时期,善于扬长避短,困境为昆山经济的发展壮大打开了另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

  第四,在对外开放中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以台资为主体的开放型经济是昆山特色。把外向带动与创新驱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之路。通过利用外资,为自主创新提供技术、制度、产业、主体、市场等基础支撑,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才支撑和可持续发展四大平台,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转变,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第五,统筹推进城乡全面一体化。昆山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特点在于全面一体化。一是统筹总体规划,二是统筹产业布局,三是统筹资源配置,四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五是统筹公共服务,六是统筹就业保障,七是统筹生态环境,八是统筹社会管理。在走访农民家庭时农民明确表示,现在农村生活条件与城里没啥两样。

  昆山30年的发展变化,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昆山的生动体现。30年实践的深刻体会是,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为路径,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党的建设为保障,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充分体现在各项工作中,充分落实在各项实践上。

  三、描绘了美好远景

  建设昆山美好未来,要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加有力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牢固树立率先发展、优化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富民优先、经济国际化、自主创新、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不断巩固全面小康建设成果,进一步强化领先优势。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城市格局、现代化公共政府构架、现代化人才和干部队伍为先导,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社会和谐度,又好又快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个经济结构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工商城市;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城市格局,建设一个富有现代气息和江南水乡特色的园林旅游城市;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一个极具人文魅力的文明城市;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人居环境,建设一个最适宜创业发展、工作生活的生态宜居城市;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公共政府构架,建设一个开明开放、公平公正、规范高效的法治城市;率先基本建成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新型城市。

  为实现昆山现代化目标,实施“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经过3—5年努力,主要发展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到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到2012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占比达到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2万元。

  第二步,到2015年,总体发展水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

  第三步,到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服务业比重45%以上;进出口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万元,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万元,年均增长8.6%,使昆山成为一个经济充满活力、科教繁荣发达、社会稳定和谐、民主法制健全、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现代化新昆山,努力在实现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为实施“三步走”战略,重点完成四大发展任务:

  一是昆山已进入发展优化期,要在继续增强综合实力的同时,优化发展结构。按照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要求,扎实做好补短补缺补软工作。不断优化空间规划、产业结构、城市布局、社会建设、人居环境,率先实现由重点发展向优化发展的转型。

  二是昆山已进入工业化后期,要在保持发展速度不慢的同时,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三是昆山已进入国际化提升期,要在提高外向带动水平的同时,全方位推进扩大开放。坚持外向带动,推进内外资竞相发展、融合发展。将引进与创新结合起来,推进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将经济国际化与城市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结合起来,把昆山建设成为国际化城市。

  四是昆山已进入城市现代化关键期,要在提升城市硬实力的同时,加快提升城市软实力。既重视提高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又重视提高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努力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扮演重要角色。

  当前要紧紧抓好6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转型升级,坚持制造业立市、服务业强市,强化园区带动作用,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是加强自主创新,扶大扶强科技企业,做精做优创新载体,引进培育创业人才,着力提升科技竞争力。

  三是推进城乡统筹,优化城乡发展布局,强化城乡功能内涵,加强城乡社会管理,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着力提升城市竞争力。

  四是坚持环保优先,落实节能减排任务,严格保护水源水质,加大绿化建设力度,着力提升生态竞争力。

  五是加强文化建设,构建思想文化建设载体,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繁荣发展群众公共文化,塑造昆山文化特色品牌,着力提升文化竞争力。

  六是改善民计民生,推进自主创业,保障基本生活,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着力提升社会和谐度。

    江苏省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时间:2009-09-14
    我要推荐好友】 【我要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要GDP,更要碧水蓝天
    下一篇:瞬间沧桑·图片中的30年(1)大学圆梦:从27万到600万
    相关链接
    ·三十年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制定访谈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成就和未来
    ·高明的改革,就是尊重人们的权利
    ·上海市浦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30年来军队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年成
    ·人事人才工作:与广西经济社会协
    ·中国教育30年:政治局曾讨论决定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进展和丰富经
    ·宁波:新一轮体制改革由此“引爆
    ·江苏省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瞬间沧桑·图片中的30年(1)大
    ·利用侨资带动经济起飞——福建省
    ·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开拓发展之路:
    ·要GDP,更要碧水蓝天
    ·继续解放思想的中心课题仍然是“
    ·谱写改革开放的壮丽篇章
    ·“大包干”带来大发展:安徽凤阳
    ·在浙台商正加速崛起与浙江经济比
    ·我军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大幅跃升
    ·浙江经济,三十年传奇
    ·我国GDP从世界第十升至第四
    ·改革开放30年:平安浙江,幸福的
    ·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稳居第三位
    ·与时俱进推动基层全面建设发展进
    ·纪念改革开放30年:法治浙江,和
    ·纪念改革开放30年:风正帆扬党旗
    ·改革开放30年:浙江“农业版图”
    ·纪念改革开放30年:江苏大事记
    ·解放日报评论员:力推“中国制造
    ·纪念改革开放30年:江西省解放思
    ·纪念改革开放30年:浙江划时代的
    ·感受中国改革开放(十):中国真
    ·辉煌30年:三十年出入境变化凸显
    ·改革开放30年:山东改革创新无止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经济实现大跨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港澳资企业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圣地
    ·深圳: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