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
|
|
|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
|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
|
|
|
|
国家统计局阐释“数据变化不一致”
|
|
时间:2009-06-23
|
|
昨天,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发表署名文章,就统计数据为何有时变化方向和幅度不一致问题进行阐释。 文章指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统计指标变化不一致的情况会时常发生。有些不一致是常态,比如先行指标与滞后指标变化不一致;有些不一致是特殊条件下出现的,比如经济增长与电力生产增长因结构变化而出现的不一致。对这些统计指标走势不一致的现象要具体分析,了解不同经济指标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才能把握经济数据不同步背后的经济真实变化。 文章称,统计指标有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详见附表)之分。在经济波动转折期,不同性质的经济指标在相同时点上会有不同的变动幅度,甚至不同的变动方向,比如生产开始增加而价格仍然下降,或者库存开始下降但生产并未恢复。 在目前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转折时期,有些指标间的不一致恰是经济内部真实变化的客观反映。比如,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外贸)的不一致,恰恰反映了国际形势的严峻和国内积极财政政策及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再如,工业增速与发(用)电量的不一致,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在企稳向好的转折期,高耗能行业下降较多和库存剧烈调整的现实,随着国民经济从企稳真正转向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与发(用)电量的不一致将会消失。 附表·三类统计指标之间的区别 定义:通常先于生产指标变化而变化的指标,尤其是一些预警指标,包括投资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库存变化和订单变动等。先行指标举例:当订单数增加时,预示着市场需求增加,企业就会根据市场需求的增加而扩大生产规模。反之,当订单数量减少时,则预示需求减少、生产下降。因此,我们可以拿订单数的增减判断未来生产的变化。 定义:通常与生产活动的变化同步发生变化、与生产指标有内在同步关系的指标,包括投资、消费、同步指标工业增加值、设备利用率、税收、能源消耗等。 举例:当生产扩张时,设备利用率一定会提高。反之,生产萎缩时,设备利用率则会下降。定义:通常随着生产指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指标,如就业人数、价格和利润等。滞后指标举例:当生产增长、经济规模扩大时,就业人数往往并不马上增加,而是工厂增加工作时间(加班),当扩张持续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就业人数的增多。当生产下降时,工厂往往也先是减少工作时间,然后才会裁减工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