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
|
|
|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
|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
|
|
|
|
新闻分析:下半年车市考验政策“缓释”效应
|
|
时间:2009-06-22
|
|
2009年3月9日,一名汽车销售人员在仪式开始前布置展示汽车。近日,为了扩大内需、拉动农村消费,青岛市启动了“暖春行动暨家电汽车大篷车乡村行”活动。86款车型入选首批“汽车下乡”公示目录,广泛征求农民朋友意见,筛选出农村最需要、最实用的车型产品。据了解,青岛市“汽车下乡”采取由汽车生产厂家让利、政府补贴和农村信用社贴息贷款三重优惠方式,拉动农村汽车消费。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据中汽协统计,5月份国产汽车产销双超110万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前5个月,国产汽车产销分别为483.77万辆和495.68万辆,同比增长11.10%和14.29%。应当说,今年前5个月的产销数据不但确立了上半年国内车市在全球范围逆势增长的主基调,也为全年车市冲击一千万辆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6月份后,相关数据表明,车市在第一周、第二周出现跌宕起伏。针对这种波动,有分析认为这是利好政策效应见底。但记者认为,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国家出台的降低购置税、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效应仍未全面显现效力。下半年,随着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全面深入落实、精耕细作,利好政策的“缓释效应”将发挥对车市增长的重要支撑力。 回首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车市的走向,如果寻找由下滑转为逆势增长的信心拐点,无疑应当是今年1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出手快、入穴准、出拳重,迅速提振了市场信心。信心暖则车市暖,国内车市在一季度顺利扭转了自2008年4月以来的延续下降趋势,并在3月、4月、5月接连突破产销百万辆大关。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今年前5个月车市的增长并非全面增长,最起码在三个方面存在潜在的平衡性爆发力。 首先是利好政策在时间上的延续作用。由于汽车下乡政策细则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刚刚公布并有细微调整,其对车市的刺激作用仍未完全显现。随着政策宣传和执行的深入,政策涉及的微型客车和轻型载货汽车等的销量会不断攀升。 其次,是车市的结构平衡性增长趋势。前5个月,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长15.61%和21.20%;商用车产量同比增长仅0.62%,销量下降1.56%。乘用车与商用车市场表现相差悬殊。下半年,商用车会受到以旧换新政策的刺激,也会随着投资拉动效应的显现逐步回暖,起到结构性平衡的作用。 再有,在地域增长平衡性方面,中部、东部和西部将成为带动车市增长的重要力量。瑞银证券的一项分析认为: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长仍有望保持强劲,但由于中国欠发达地区需求正在赶上较富裕的沿海地区,再加上政府在执行刺激汽车消费、推动自主汽车品牌开发及行业整合方面的计划,因此不是所有汽车厂家都能够同样抓住增长的机会。从中期方面来看,中国中部、东部地区以及西部的部分地区将成为主要的增长地区,自主品牌推出的低价小型轿车将受益于这些欠发达市场。 从进一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上效益的角度看,各级政府部门下一阶段应当继续对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包含的一系列政策精耕细作。例如,在进一步改善汽车消费环境方面,眼下急需解决的就有彻底清理各地阻碍汽车消费和使用的“土政策”;结合“质量和安全年”工作重点,抓紧制定汽车“三包”法规,继续大力监督汽车召回工作,尽快修订汽车产业众多落后的行业标准等。实际上,与降低购置税等财税刺激政策相比,出台汽车“三包”、实现强制召回突破等政策手段更能在长期鼓舞和保护汽车消费信心,是拉动内需背景下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 此外,目前,国家对汽车购置税调整采取简单地以1.6升排量为界限,好处是可操作性强,优惠面大,见效果快;但政策也有未尽之意,那就是暂没有将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的技术标准明确,并大幅度降低甚至免除其购置税。从调整我国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结构的角度看,未来,如果在购置税杠杆上再进一步加大对1.0升以下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的倾斜力度,这种政策组合拳将发挥巨大的消费引导作用。 从市场供需的角度看,目前很多厂家纷纷调高全年产销计划。前几个月短暂、局部的供给紧张局面会在下半年随着产能释放得到改变。因为提不到现车导致的抛单和持币待购有望缓解。再加上汉兰达、福瑞迪等新车不断上市的刺激,消费者的信心有望维持。当前,由于中国消费者的购车潜力多为第一次购车的刚性需求,再加上一系列拉动内需政策的鼓励,中国汽车市场逆势增长、充当全球汽车业引擎的作用短期内不会弱化。记者相信,下半年,随着对车市利好政策的精耕细作,中国汽车市场一定会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