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动态   政经史话  发展成就   古代文明   近代变革   现代复兴   名人讲堂   老照片   国史榜单
特色总网 > 国家史册 > 名人讲堂 > 佛教与中国文人——陈洪
推荐资讯
·弘扬特色 推进我国现代文化事业
·改革开放30年 关于中国历史特色
·历史学的特色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
·耿云志强调:发挥中国现代文化学
·改革开放开创了当代中国特色发展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西湖镇发现一
·中国史学界第八次代表大会在石家
·新书介绍:明代后期“社会转型启
·“全民免费医疗”追踪:“神木模
·广州发掘西汉南朝墓葬群
·清华简:历史可能由此重写
·陕西考古研究院成中国规模最大省
·国内首部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丛
·第二届中韩文化艺术高层论坛:汉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 如何使用工具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
[更多]
[未命名栏]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 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 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 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 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人物简介] 定推大促销的赠品营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佛教与中国文人——陈洪
时间:2009-06-02  

主持人:那今天给大家请来了南开大学的副校长陈洪先生,他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讲演题目是“佛教与中国文人”,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陈校长,请坐。节目正式开始之前,我得向大家介绍您,介绍您的方法是一段简短的问答,每次做节目我都要做一些提前的功课,做功课的时候发现您一个非常简单的简历,这个简历是这样写的,由这个简历我想到了三个问题,咱们看看问题是什么? 简历是这样写的:陈洪教授,1948年6月生于天津,本地人,在南开中学读书,南开子弟,1968年去山东下乡务农,1978年考入南开读研,1981年留校任教,直到做到现在副校长这个位置。

陈洪:说到佛教,一般来说社会上的看法往往有一种误区,觉得佛教就是烧香、念经,或者是暮鼓晨钟这一类的事情,实际上这个看法是不全面的,佛教在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了和本土文化的一种碰撞、融合,变成一种非常丰富、复杂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我们来认识佛教,可以有三个不同的层面,一个层面那就是纯粹专业的层面,就是僧人,也就是通俗所说的和尚,那么他们对于佛教的认识、理解,以及他们从事的佛教方面的活动那是完全宗教意义的。另一个层面就是大众的,就是刚才提到过的,比如烧香,祷告这一类的事情,这个层面既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还有一个层面,往往为一般的民众所忽视,大家并不太清楚,那就是在文人的这个层面,文人,他通过自己的这种文化的修养,已经有的知识结构,他接受了佛教中的某些个内容,但是经过了消化,消化之后,再把它体现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体现在自己的、文人的写作思想当中,从而成为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非常独特的一个方面。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个方面,它既有宗教的因子、宗教的色彩,但是它更多的是一种世俗的文化,是一种世俗的雅文化的一个方面。实际这个题目非常之大,说到佛教,题目就很大,说到文人题目也很大。那么,我们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是提要勾玄,管中窥豹,把主要的方面向大家来介绍一下。

    我想主要是有三个方面,佛教和中国文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说中国文人,他的这种生存状态,他如何来安顿自己的一生,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佛教中受到启发,从而为自己的某一种生存方式找到一种依据,心理的、思想的、观念的一种依据,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呢,一部分有思想的文人,当他在批判封建的、僵化的或者是统治的这种思想的时候,他从佛教里找到了自己的思想武器。第三个方面,就是文人所从事的文学、艺术的活动从佛教当中受到启示,从而表现出一种新的风貌、新的风格,或者是使内容更加的丰富而复杂。我想从这三个方面给大家来介绍一下。

    先说第一个方面,说到第一个方面,说佛教对于文人的生存状态的影响,可能很多朋友就会想到,是不是青灯黄卷,或者是《红楼梦》说的悬崖撒手啊,总而言之是一种相对消极的(影响),出家了,相对消极的,其实不尽然。确确实实存在着这一方面,说某一些文人,甚至也不完全是文人,当他生活处在逆境的时候,当他无路可走的时候,所谓遁入空门,确实有这一个方面。但是,也有另外的方面,甚至于在我们看来可能是相反的方面。比如说李白,这可能是古代文人当中生活得最为个性十足,非常的狂放这样的一个文人,非常的高傲,恐怕你很难说李白的人生是消极的,但是李白他自己,他把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小小的总结,一个归纳,他有一首诗,这首诗里他说起了他自己,他怎么说的呢,他说是“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金粟如来,“如来”一听佛教吧,金粟如来何许人也?就是在佛经里面非常有特点的一个形象,就是维摩诘,是一个居士,他是又称为金粟如来,李白说,我的这个人生的模式,我个人生的道路和金粟如来是一样的,说我如果再转世就是金粟如来了。李白和佛教,和佛教一种人生的模式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佛教对于中国文人的影响,既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偏于消极的一面,也有偏于积极的一面,特别是《维摩经》这部书,这是非常独特的一部书,而在中国文人里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维摩经》全称为“维摩诘所说经”,这部经它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一般的“佛经”都是记载佛言,如是我闻,都是佛怎么来讲,讲了哪些话,只有这部经,它的主角是一个在家的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居士,就是维摩诘,维摩诘经整个的经书,描写维摩诘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他对佛教理论的理解。在整个这部经书里写得非常生动、活泼,象是一个多幕剧一样,那么维摩诘究竟是个什么形象呢?如果没读过的一定想象不到,第一,他是个大富翁,“资财无量”,那就是亿万级的,“资财无量”,一个大富翁,有妻子、有眷属,家庭很美满,不可思议的是,他不但过着这样好的生活,他还“入诸酒肆”,到酒吧里去,爱喝酒,“至博戏处”,参加赌博,甚至于更不可思议地“入诸淫舍”,还到红灯区去,可是他的佛法修为是非常之高,过着这样一种生活,那么他自己人生目的是什么呢?他说了,“有一人不出离地狱,我不离地狱”,要渡化众生,说“众生病故我病”,既然是民众都生活在一种痛苦当中,我也要在痛苦当中,在痛苦当中来救拔他们,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那么,我们归纳一下这个形象有什么特点呢?这个形象他生存的状态很适意,很舒服,同时又张扬个性,他有一个很高尚的理想,他又有一个很实际的人生的享受,乐享人生,说乐享人生和崇高理想两不误,这样的一个形象,所以这部经一译到中国来,被中国文人就广泛地接受。比如大家最熟知的王维,姓王名维字魔碣,连起来“维摩诘”。比如黄庭坚,黄庭坚自己做诗形容自己,“菩提坊里病维摩”,自己是维摩。比如李卓吾,他住的那个地方,自己写了一个横额“维摩庵”。所以,《维摩经》它所描写的维摩诘这样的一种生存的方式,作为一种人生的范型,在中国古代的文人当中还是有相当的影响,而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无过于苏东坡,说到苏东坡大家都觉得很亲切,苏东坡他是中国文学史或者说文化史上非常独特的一个人物,他最独特之处,第一,他是全才,诗、词、文、书、画,可以说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影响很大。第二,人生(历程)非常的复杂,高官做到礼部尚书,生活坎坷的时候几次被贬,坐大狱,有生命的危险。但是,当他一旦处在逆境当中,他没有机会做事的时候,心态调整得很快,苏东坡他在被贬官黄州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里面有这样的两句,我想是他一个自我定位,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刚才这个问题的一个答案,苏东坡的这两句诗是这么写的,他说“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那么我只好象维摩一样生活了,就是说找到一种结合点了,隐几是靠在几案上的,维摩这个形象有个特点,就是他身体不太好,所以总是称“病维摩”,那么他自己解释,因为众生生活在病苦里,我要和众生共同体验,所以我尽管神通广大,我不治好我自己的病,所以苏东坡也有点这个的意思,我要和生活在痛苦中的民众一样的,也有这个味道。“病有妻”这个也很有意思,有妻,不是说有太太的意思,这是有个典故我们不能细说,“有妻”就是说,我有佛法作为我的一种心理上的支撑和依靠,所以他在面临着一个非常沉重打击的时候,他自己选择的人生的模式、人生的道路,就和《维摩诘经》有一定的关系,不但如此,他对《维摩诘经》不是一般的说我认同这个形象,他还有很深入的一种理论的思考。他在另一首诗,是题一个画家叫石恪,石恪画的维摩诘像里,他有这么一首诗,说“我观三十二菩萨,各以意谈不二门,而维摩诘默无语,三十二义一时堕,我观此义亦不堕,维摩初不离是说”,这个很难懂的,非常专业,所以我们今天不能把它详细的说,大致说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对整个维摩经里所讨论的属于大乘佛学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提出自己非常有特点的、独立思考之后的一个答案,在这首诗里写出来,也就是说《维摩经》不但给他提供了一种人生范型,而且使他深入地思考很多哲理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最后的答案我可以简单地来说一下,就是说我们可以在相互矛盾的问题当中,找到它的一种结合点,我们可以在一种很复杂的问题里找到一个超越的、超脱的角度和方式来解决。

    下面我来讲第二个方面,佛教对于中国文人的影响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说给他们提供了思想批判的另一种武器。大家知道,自从汉武帝的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这个稳定发展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就是思想禁锢,定儒教于一尊,那么(就形成)思想禁锢。这样一些有才情的、有思想、有个性的文人,当他们要冲决思想的网罗,他们要提出一些新的观点的时候,他们需要有一种理论的源头,这个有的是从儒学本身它可以产生一些异端,有的是回到先秦诸子去寻找一些思想的资源,佛教在这个时候,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相当一部分有思想的文人,当他们批判统治思想的时候,他们从佛教里受到启发。刚才我提到李卓吾,李卓吾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大家知道,李卓吾生活在中晚明时期,中晚明是中国社会激烈动荡的一个时期,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有一种说法,说中国古代有三次思想解放,一次是先秦,先秦诸子,一次是魏晋南北朝,特别是魏晋,还有一次就是中晚明,中晚明一般认为思想解放的领袖、旗帜就是李卓吾,李卓吾这个人也是非常富有个性,有特点的一个人物,我现在只想给大家来介绍,说李卓吾他主要的思想解放方面做的事情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批判虚伪的道学,特别是对于禁锢人们思想的那种权威的道学的地位,他进行冲击;另一个方面,就是对于当时正在新兴的市民的经济(阶层),他作为他们的代言人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他的这些思想有很多是来源于佛教的。李卓吾的代表著作叫《焚书》,为什么叫“焚书”呢,焚是焚烧的焚,《焚书》他说我这个书出来之后肯定要被统治者所不容,要把它烧掉,但是我相信他还会流传下去,《焚书》里70%的篇章都和佛教有关系,也就是说他从佛教里得到了很多思想武器,来反对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道学,特别是这种虚伪的伪道学。他的代表性的著作比如叫《童心说》,他在《童心说》里提出很大胆的观点,他说是“六经《语》、《孟》,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六经,儒家的经典,《论语》、《孟子》,他说这些书被统治者来鼓吹,被道学家来提倡,但是在现在它们起的真正的作用,一方面成为道学家欺骗舆论的工具,另一方面成为虚伪的伪君子们产生的一个根源,胆子非常的大。

    那么,作为反对这种东西的,他所提倡的,他说是童心,“童心”是什么?他说是“最初一念,绝假纯真之本心”,关于童心是什么?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它直接的源头是从孟子这里来的,甚至于从他文中的思维逻辑来说,更多的它是和佛教有关系,是佛教所讲的这种佛性。

 


    我们今天说文人,李卓吾他既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思想家,他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文人,在晚明的浪漫的文艺思潮当中,一般也认为李卓吾他是一个先行者,是一个旗手,李卓吾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广泛的影响,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他对于小说的提倡和批评,以及在小说理论这个范围内的建树。比如说李卓吾评点《水浒传》非常欣赏鲁智深,欣赏李逵,这个倒还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说鲁智深和李逵是什么人呢?批了好多,“佛”、“真佛”、“活佛”,鲁智深和李逵是“佛”,什么意思?就是他认为,他们(表现的)是一种真的性情,是不虚伪的,同时他们摆脱了一切束缚的,所以像李卓吾这样的人物,不论是他的思想,还是他的文艺活动都和佛教有相当的关系,从中得到一种理论的武器。

    当然,不仅是李卓吾一个了,龚自珍也是如此,龚自珍有一首诗,说的比李卓吾还直接,龚自珍这首诗是他这么说的,他说是“儒但九流一”,儒家不过是诸子百家里的一家而已,“儒但九流一,魁儒安足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它当成一个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唯一的权威呢?说“西方大圣书,亦扫亦包之”说,我个人来看,佛经,西方大圣书就指的佛经,佛经的内容就比儒家的内容要广泛,一方面它可以推翻很多儒家的观点,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包容它,当然,这个观点是不是一定对?这个可能不全面,但是龚自珍作为一个思想解放的先驱,他反对居于统治地位的当时那种封建的观念,他要去找新的思想资源、新的思想武器,到哪里找呢?他从佛教里去找,这个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如何是有积极的意义的。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说很多有进步倾向的、思想活跃的,富有个性的文人,当他们批判这种僵化的封建思想的时候,往往从佛教得到启发,或者找到理论的武器。

    第三个方面,就是在他们的文学艺术创作当中,佛教给了他们一些灵感、一些启发、一些思路,这个表现在很多方面,可以说是举不胜举,无论是诗、词、文,无论是内容、风格等等。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刚才提到鲁智深,咱们就说鲁智深这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可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一想鲁智深花和尚、莽汉,倒拔垂杨柳,可是《红楼梦》里有一段薛宝钗看戏,说我最喜欢的曲文一段唱词是什么呢?是鲁智深的一段自述,就是那段“寄生草”,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薛宝钗,淑女的典型,为什么会欣赏鲁智深的一段唱词,这中间的契合点在哪里?这个很值得深思的,实际上鲁智深这个形象,我们细想一想,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武夫的形象,我们读《水浒传》,读了之后,哪一个人物让我们感觉最痛快,就是鲁智深。一方面伸张正义,有自己的一种理念;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就是无所束缚,做了和尚也可以喝酒,也可以吃狗肉,也可以把亭子打倒,也可以把金刚砸毁,也可以把住持的和尚拉过来给上两拳,一种非常的放纵个性的,张扬个性的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所以,不但是像薛宝钗这样的淑女对他欣赏,在晚明时代很多文人都很欣赏他,刚才说的李卓吾,李卓吾在评《水浒》的时候,大段的文字,说“只有鲁智深才是真正的活佛,那些个闭眼合掌的和尚,一辈子也成不了佛”,那么鲁智深这样一个独特的形象从何而来呢?实际上我们研究下去,和佛教,和佛经有非常密切地关联。早期的鲁智深的形象很简单的,我们看早期,比如《大宋宣和遗事》等等,关于鲁智深就是三两句话,就是一个造反的、反叛的僧人,什么都没有,元杂剧里的鲁智深也没有这样的一些思想、文化的内涵,那么现在的鲁智深的形象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在文献上我们找不到具体的线索,但是我们通过比较可以知道,他确确实实受到佛教典籍的直接的影响。


    那么,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举一首大家都知道的诗,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大家都知道,小学就学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小学课本有,小学课本的解释说这首诗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要片面地看,可是这首诗写出来之后,黄庭坚,大家知道这是有名的文学家,也是文化底蕴很深的,他说这首诗真是不得了,他说苏东坡于般若,就是佛学的一个方面,说于般若了解甚深,横说竖说,皆得真谛。黄庭坚认为这首的包容很深厚,近代的诗人陈衍说,这首诗里有新思想,未经人道过,那么除了小学课本告诉我们的,这首诗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当然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今天咱们也不能细说。

    但是至少有一点,它除了“远近高低各不同”之外,它还有后面这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面可能有很多人生深刻的况味、哲理在里面。王国维有一首词,后面有两句,跟这个很像,他说是“欲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这一个方面是说我们平常,我们要超脱,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的真谛要有一种透彻的了解,可是我们可能彻底的超脱吗?这是一种人生的困境。还有一个方面,说我们要认识这个世界的真实的面目,它的绝对的真实何在,康德认为这是做不到的,有个此岸和彼岸的悬隔。现代物理也讲,测不准,我们任何一种观测都是一种干扰,绝对的客观至少现在看来还是有相当的难度,从这个意义来说,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大概就不简单是小学课本所说的这种意味。那么这个和佛学有什么关系?和佛教有什么关系?研究苏东坡的人指出,《华严经》这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部经典,《华严经》里有两句偈语,说是“种种差别如沙数”,说在这一微尘里,世界还是很丰富,大小的刹那的这种区别,就像恒河沙数,无量多的区别,如沙数;“平坦高下各不同”,这个句式都很像,说句式像,难道苏东坡就一定受它的影响吗?我也不是说一定受,但是还有一个小证据,就是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说过,说我们老兄,自从读了《华严经》,他的诗文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所以,像这样一首诗,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它的哲理,它所展现的境界很可能都和他的佛学修养有一定的关联。

    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举更多的例子,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文人他们进行文学的、艺术的创作的时候,佛学、佛经里的境界,它的思想往往给他们一些个启示,使得他们的作品显得更深邃、更丰富。关于佛教和中国文人的关系,我就简单地介绍这么一个情况,我想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今天,刚才说了是“窥豹于一斑”,只能是点到而已,大家有兴趣以后还可以再切磋。

主持人:好,谢谢陈校长。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法治的真谛是人权——徐显明
    下一篇: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与趋势——胡坚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