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特色产业,扬名世界之林 宏观政策 产业概况 产业资讯 观察分析 产业案例 特色产业 产业基地 地方产业 产经人物
  特色总网 > 特色产业 > 产业案例 >
  推荐阅读
出版航母
敢闯敢试、敢当重任。安徽出版集
  出版航母破浪远航——安徽出
云南丽江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
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
以数字科技为载体积极发展新
转变思想观念全面改制闯市场
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保护与产
借水行舟打造搏击风浪的舰船
适应市场需求努力打造文化产
文化用品零售企业的特色化经
  特色推进
商权支付
编者按: 所有人赚的都是认知的
  [专家观点]商权支付百日回本,
[专家观点]购买商权课程“充电
[媒体报道]媒体析国资委新掌门
[论坛视点]顾秀莲在中国特色实
[时代声音]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时代声音]总设计师何镜堂:东
[专家观点]李毅中:具有中国特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一个节日和一座城市的传奇机缘——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透析
 
时间:2009-06-30

一、背景分析

      (一)民歌节的前身与由来

      壮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作为壮乡的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壮族的歌祖是一棵会唱歌的大树,它唱了9999年,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首歌,落在河里,水就会唱歌;飘在风中,风也会歌唱,自然,吹山风饮河水长大的壮族人也爱唱歌。每逢壮乡各族的传统歌会,乡乡镇镇,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或在圩场,或在青山,或围火塘,亮开金嗓,你唱我和,以歌传情,整个壮乡大地,歌声飞扬,此起彼伏,热闹非凡。199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开始举办广西国际民歌节,即把广西民间歌圩活动提升为政府办的城市节庆,在每年三月三前后举行,以街道巡游、晚会表演为主要形式,并邀请国内外著名民歌手参加。

      在学习与借鉴国际城市办节的经验后,1999年千禧更替之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已举办6届的广西国际民歌节交由南宁市人民政府举办,并正式更名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每年的金秋举行。历经8载,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成了中外瞩目的民歌艺术盛会,在民歌节这个大舞台上,广西民歌、全国民歌、世界民歌交相辉映、相互交融,绿城南宁正渐渐成为“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二)国内节庆领域状况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面临的挑战

       节庆文化已经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品牌紧密相连,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并且演化为节庆经济,演化为促进国家、城市经济发展的节庆产业,成为国家、地区招商引资,提升国家、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以前,我国全年大大小小的节庆活动达到5000多个,这些现代节庆活动往往都包含着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虽然我国节庆活动密集而频繁,但是节庆事业和产业化发展却处于萌芽阶段,高水平、有影响、运作好的节庆很少,办得比较成功的如大连服装节、青岛啤酒节、潍坊风筝节、吴桥杂技节等,都有十几年的历史。

      南宁是广西的首府,但人们知道更多的却是广西桂林的山水。南宁市从经济总量来讲,在全国排位较后;从地理位置来讲,算是比较偏远的地区。因此,在国内国外知名度不高。随着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与东南亚各国贸易往来的增多,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南宁的优势逐渐突出,随之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和契机。如何通过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来成功地经营城市、提高知名度、吸引世人的眼球,成了摆在民歌节面前的挑战和机会。

二、定位与突破

      战略定位:打造中国最具特质的节庆、最具影响力的节庆和最具品牌效应的节庆。

      节庆是创意与经营有机结合的活动。在整个节庆活动中,节庆内容和主题定位时,一定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特色,紧扣城市的形象,寻找“唯一性”和“特殊性”。这是办好节庆的基础和前提,也直接关系到节庆的内涵和商业运作,影响到节庆的品牌建设、经营效果乃至整个节庆的生命力。民歌在中国各个民族乃至世界,有相当的普遍性,但在我们广西各地也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几十年来,歌仙刘三姐几乎成了广西的又一代名词。南宁市委、市政府接到办民歌节的任务后,敏锐地觉察到,这既是庄重的使命,也是难得的机遇。南宁市吸取了外地节庆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明确地给自己节庆定位:以广西各民族文化为基础,以民歌为特色,打造一个中国最具特质的节庆、最具影响力的节庆和最具品牌效应的节庆,从而用这张名片,树立城市新形象,拉动城市经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用10~15年把绿城打造成“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

      战术定位:创一流的节庆艺术精品,构建立体交叉式的宣传推广网络,开节庆市场化运作的先河。


      (一)创一流的节庆艺术精品

      要打造一流的文化艺术节庆就必须要打造一系列一流的艺术精品,这是艺术节的支撑。经过7年的精心打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其浓郁的民族性、强劲的现代性、广泛的国际性、高雅的艺术性及大众的参与性,赢得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艺术品牌逐步形成。

      第一,节庆的核心品牌《大地飞歌》。作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开幕式晚会——《大地飞歌》,是我们几年来全力打造的第一个艺术品牌。这台晚会从1999年的第一届筹办就定下这样的原则:高起点、大手笔、国际化。用当时领导的话就是:有多新的思路就办多新的晚会,有多大的手笔就写多大的文章。用一流的制作团队、一流的演出阵容、一流的舞美灯光,追求一流的社会效果。在民歌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上大胆进行创新和尝试。《大地飞歌·1999》一炮打响,在国内众多广场大型的晚会中脱颖而出,反响强烈。如今《大地飞歌》已成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代名词。作为群众极其喜欢的一年一度的晚会门票,也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

      第二,城市新战略发展下催生的又一文化品牌《风情东南亚》。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2002年,市委、市政府深谋远虑决策,做大做强东南亚文章,开始在民歌节期间举办了《东南亚之夜·2002》,力争再创一个新品牌。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落户,对南宁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已经举办2年的《风情东南亚》晚会已初显品牌魅力,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迎宾晚会,升格为国家级文化活动。2006年《风情东南亚》晚会又被文化部定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庆典晚会,进一步巩固了其舞台艺术精品的地位。从《东南亚之夜·2002》到《东南亚风情夜·2003》,再到《风情东南亚·相聚南宁2004》,晚会曾三易其名,浓厚的异国风情与前卫的现代风尚相融合,使整台晚会成为展现东盟各国民族特色、民族艺术的绚丽大舞台。绿城南宁倾心打造的以《风情东南亚》为龙头的“东南亚文化链”也由此绽放熠熠光芒。

      第三,几十万人参与的《绿城歌台》。节庆必须办成老百姓的节日,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绿城歌台》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绿城歌台》直接把传统盛大的民间歌圩搬到民歌节来再热闹一回。每年民歌节期间,众多的国内外艺术家、艺术团体来到分布在南宁的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广场和旅游景点的20多个歌台,与近40多万群众共同联欢,上下互动,摆开擂台(如举办民间歌手邀请赛、山歌擂台赛等),以歌传情,与歌会友。整个南宁就像是一个大歌圩,处处呈现出“民歌乐韵绕绿城,绿城处处成歌海”的一派节日景象。

      第四,旅游美食节。节庆效应必然带动城市旅游,一直与民歌节结伴同行的“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大打广西特色美食品牌以及东南亚餐饮文化,创造了“粽王”、“卷粉王”、“瓦缸汤王”等一个个吉尼斯纪录,并通过旅游推荐,整体包装南宁市“绿城寻歌美食游”为主体的旅游线路,实现了旅游与美食的有机结合。

      (二)构建立体交叉式的宣传推广网络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知名度近几年不断提升,这与民歌节的执行团队“好东西更要吆喝”的宣传策略密不可分。我们在精心创作艺术精品的同时,精心编织了一张强势有效的宣传推广网络。

      第一,广泛征集节庆主题曲及宣传口号。由郑南作词、徐沛东作曲、宋祖英唱红的主题曲《大地飞歌》,优美动听,易唱易传,不仅成为每年开幕式晚会名称,专营民歌节国有公司的名称,还几乎成了民歌节的代名词及这个城市的又一称谓,现在很多人说起民歌节就会联想到《大地飞歌》。另外征集的主题宣传口号如“南宁——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欢欢乐乐唱民歌、红红火火做生意”等,对民歌节的快速传播与外界认知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统一管理的形象视觉VI系统。组委会请来北京著名的平面设计公司对民歌节形象视觉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制作了一批精美的节庆宣传印刷品,如每年的节庆介绍、活动内容被印制成新颖的《手绘图》和限量版《民歌之恋》画册等,让嘉宾爱不释手,成了人们喜欢的收藏品。

      第三,制定有效的整体宣传计划。在广西、全国及国外、境外建立主流媒体联盟,其中囊括了平面、动态、网络等强势媒体,如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香港亚洲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东盟及日韩各国最权威的电视台、英国BBC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新周刊》、《航空》杂志、东盟及世界权威报刊,以及新浪网等共100多家权威媒体。每年民歌节都有会600多名资深记者深入到南宁的各个角落,以数十万篇次的报道量,对南宁民歌节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宣传推广。尤其是品牌晚会《大地飞歌》八年如一日与中央电视台的联合制作,并在各频道反复播出,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开节庆市场化运作的先河

      第一,起步早。从1999年举办民歌节伊始,市领导明确要求必须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当年,组委会工作人员在没有任何节庆市场经验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登门拜访赞助企业,筹集办节经费137万元。

      第二,规范化。为了进一步规范节庆的市场运作,200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国有的南宁大地飞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制定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告管理办法》。公司成立后,改变传统的政府包揽包办的做法,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采取全新的市场运作机制,增强市场意识,按市场规律办事,把民歌艺术节推向市场,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办节,公司经营,社会参与”的新路子。

      第三,多样化。大地飞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跳出旧的节庆运作模式,在民歌艺术节的主题活动策划与设置上,摆脱了“文艺晚会+广场活动”的模式,公开拍卖各项主题活动的独家冠名权,创民歌节没有一张赠票的先例,连书记、市长看演出也要自掏腰包。实践证明,大地飞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的一系列市场举措获得了良好的节庆经济效益(见图1)。自公司成立至今,已为民歌节筹资上亿元,形成了民歌节自身发展良性循环,达到以节养节的目的。图11999—2005年民歌节票务、招商金额统计三、自我评估

      正如南宁市市长林国强在接受国际媒体采访时所说,少数民族文化是广西独特的文化,民歌是我们的一大特色,南宁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由此也带来了很多项目上的合作。可以说,民歌节已成为推动南宁与其他国家、其他城市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一种新形式。

      8年来,民歌艺术节的举办,为南宁这座城市掀起了新民歌、投资、城建、旅游、文明的5个冲击波,狂风暴雨般地冲撞着南宁,影响着南宁的发展,给南宁带来了魅力无限的新气候、新环境、新机遇、新平台。

      一是新民歌冲击波。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让民歌走近年轻人,是民歌传承的一个瓶颈。在历届的民歌节上,我们尝试在传统民歌中融入摇滚、电声、重金属、交响乐等现代音乐元素,推出一批人们能够耳熟能详的民歌,唱出新的韵味,即行内人士称“新民歌主义”。虽然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但我们看到了年轻人正渐渐地喜欢上了民歌。几年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广西的原始民歌进行了系统深入地挖掘、整理和推广,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近百首新民歌。我们认为,民歌节对新民歌的创作及原生态民歌的保护、推广做出了贡献。

      二是投资冲击波。欢欢乐乐唱民歌,红红火火做生意。与民歌节同期举办的经贸洽谈会,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海外的企业家,因为民歌节而认识了南宁,从民歌节中看到了一个有水平、有气魄的政府,从而吸引他们投资南宁,落户南宁(见图2)。

      三是城建冲击波。如果说民歌艺术节是重要的软环境建设的话,那么由此而推动的城市基础建设就是硬环境建设。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举行,同时推动了整个南宁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南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在道路桥梁、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重要公共设施、园林设施、旅游风景设施、水环境整治、宾馆升级改造、市容市貌整治等方面,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高速度发展,创造了以136工程为载体的 “南宁速度”(见图3)。今日的南宁,已是一座“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终年常绿,四季花开”的美丽城市。图21999—2005年民歌节期间经贸项目签约总额

      1999—2005年南宁市城市建设投入资金四是旅游冲击波。民歌节期间,通过旅游推荐、整合包装,南宁将“绿城寻歌美食游”活动与“绿城美、壮乡情、边关风”活动结合起来,掀起“旅游黄金周”高潮。有一组数据很说明问题:1999年民歌节期间到南宁旅游的人数约为7万人次,2005年就上升到60万人次,增长近9倍(见图4)。三星以上的宾馆也比1999年增加了5倍之多。如今南宁市的旅游收入年年创新高,2005年民歌节期间全市旅游收入2900万元人民币,比2004年增长了15??5%。

      1999—2005年民歌节期间南宁游客量五是文明冲击波。“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是民歌节又一主题口号和文明行业用语。正是由于南宁人树立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城市形象”的强烈意识,使南宁能够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和先进城市和人居奖的殊荣,并获得200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等高层次会议的举办权。由于民歌艺术节的熏陶,南宁市民的艺术鉴赏水平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日益丰富,外地人慢慢地发现这个城市的歌美、城美、人更美。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南宁人对优秀传统的浓厚情愫和南宁市委、市政府对节庆的正确领导和大胆探索。在蜚声中外的同时,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亦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成功地以民歌文化为主题、为特征的节庆;第一个夺得国际节庆协会(IFEA)全球节庆行业最高奖项,打破了我国节庆协会组织在国际节庆领域获奖的零纪录;第一个与中央电视台八年携手打造、推广节庆艺术精品,并成功地走进欧洲、走向国际;第一个成立国有专业化节庆公司,并成功对节庆进行市场化经营;第一个作为节庆成功案例走进全国高校讲台。

四、未来展望

      (一)进一步培育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节庆品牌

      紧紧围绕民族民歌文化,拓展内涵和外延,开展立体化的项目开发。打造良性循环节庆产业链,加大对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的拉动。目前,《梦幻·刘三姐》舞台音乐剧、民歌文化影视剧、大型宴舞《风情东南亚》旅游秀、中国—东盟风情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都在研究和规划中,有的已开始实施。

      (二)集团化运作节庆文化产业

      民歌是银,民歌节是金。南宁市委、市政府正以“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改革文化体制,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思路,通过组建文化集团,深化文化企业改革,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通过整合资源,拓展经营模式,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使之成为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主体。通过提升南宁民歌文化品牌和打造东盟文化链,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在节后进行产业的延伸、拓展和延续,使南宁逐步成为民族民歌文化的艺术精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基地,成为中国—东盟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桥梁。

 

专家点评: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来有“民歌之乡”、“歌海”之美称,民间自娱自乐的“歌圩”活动长盛不衰,具有广泛深厚的基础。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他们充分意识到这一资源的潜在价值,打造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这一极具品牌号召力的文化产品,这是对特色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开发利用,值得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努力把它打造成为“中国最具特质的节庆、最具影响力的节庆和最具品牌效应的节庆,从而用这张名片,树立城市新形象,拉动城市经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些年来国内各种节庆活动名目繁多,甚至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很多地方打着举办节庆活动的招牌,美其名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事实上却是赤裸裸的商业动机,廉价兜售和贩卖民族文化资源,使人们难免生厌,败坏了文化的名誉。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停留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简单模式上,而是始终把打造一流的艺术精品作为打造一流文化艺术节庆的根本来对待,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成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成为广西的一张名片。

      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同于自然资源的特殊资源,分有形的和无形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会产生高附加值的效益,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或过度开发和滥用,则会适得其反。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具有借鉴作用。

      为了更好地打造这一节庆品牌,广西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契机,巧妙地把这些内涵融入节庆活动之中,如《风情东南亚》已被文化部定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庆典晚会,把节庆同国家重大对外关系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非常富有创意的,充分体现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高起点、大手笔、国际化的追求。国内外各大媒体对这一节庆活动的广泛关注,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不仅仅属于广西,而且是中国通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另外,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还积极探索出一条“政府办节,公司经营,社会参与”的新路子,如同广西的另一文化品牌——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一样,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这种由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也是我国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重要模式。

 
上一篇:走品牌建设之路创知名培训机构品牌 ——深圳书城培训中心市场化
下一篇:中国西部文化产业的首次精彩亮相——首届中国西部(昆明)文化产
  相关链接
·公司传奇30年:曾有个机会摆在百
·华润啤酒迅速崛起的故事:35只猫
·塔塔集团:印度历史最长、规模最
·“唐人胡同”老北京布鞋:昔日风
·“功夫企鹅”腾讯从单纯聊天到在
·隆力奇“X模式”变革探寻是一个
·别克缔造神话:105年历史沉淀蕴
·香港传奇:从弱女子到名震亚洲的
·英特尔:一家传奇IT企业的40年长
·吾家有男初长成 俏江南被认定中
·波斯登:登上世界市场前台 梦想
·“豆浆机王”九阳股份20人的62亿
·郁美净:春华秋实三十载 坚定做
·利欲熏心跨国公司“成全”中国自
·Google品牌:一个消弭于伟大蓝海
·星巴克咖啡的品牌特色管理:品牌
·三星:品牌价值过百亿美元的营销
·BURBERRY:深受英国皇室爱戴的御
·皮尔·卡丹营销术:商标使用权转
·宝钢集团:整合外部资源 优化内
·浙江达柏林阀门:让民族品牌走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