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资讯
中国铁路“绿皮 中国铁路“绿皮
中国铁路“绿皮
[更多]
·灌南海事航道航运港务联合举办
·李长春考察黑龙江时指出加快高
·厦门有了无障碍出租车 填补了
·中国南航成为中国首家客运量进
·天津津滨高速年底具通车条件
·莫桑比克与坦桑尼亚建大桥 终
·亚洲最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在成
·横峰大队强化管理再掀客运交通
·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韩金锋荣获
  热点资讯
空气动力自行车: 空气动力自行车:
据10月18日《山西晚报
[更多]
·空气动力自行车:不加汽油不充电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
·《汽车技术》——国家中文核心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
·中国铁路“绿皮车”进入准终结时
·南京康尼公司是轨道交通行业“第
·南昌市规划:计划实施“立交桥环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_me@hotmail.com

  福建省交通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马继列:一通百通 海西先行
 
时间:2009-12-02 

  【主持人】
  马厅长,建国60年来,福建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
  【马继列】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东南山国”的形象概括,境内山岭耸峙,低丘起伏,河谷与盆地错综其间,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2.4%。尽管山川秀美、地灵人杰,但遍布的千山万壑,阻碍了信息的交流;横亘绵延的梅花山脉、戴云山脉、武夷山脉,堵塞了福建的出省通途,把闽地隔绝为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先天不足的地形,造成了不便的交通,这个“瓶颈”阻碍了福建的对外交流,限制了福建在更高的平台上长袖善舞。因此有这么个形象的说法,说“闽”就像一条蛟龙,但是被重岭叠嶂困住。
  【马继列】
  正是有鉴于此,“通”成为福建至关重要的问题。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相继对“通”的问题有过精辟论述:2005年2月卢展工书记指出,长期以来制约福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通”的问题,更好发挥开放的优势在于“通”,产业的集聚在于“通”,人民生活全面实现小康在于“通”,两岸关系加强和改善的基础条件也在于“通”,福建的发展一“通”百通。2005年12月,卢展工书记为福建省交通系统提炼出“一通百通海西八方纵横”交通精神,深刻昭示了交通在拓展海西发展态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08年10月,在福建省交通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拉开序幕之际,卢展工书记又作出“一通百通海西先行”的要求,对新时期福建交通在“通”上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马继列】
  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福建交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效,初步适应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需求:
  【马继列】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自1994年福建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全线开工以来,至2008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767公里,形成了“四小时交通经济圈”和“一纵两横”高速公路主骨架。
  【马继列】
  普通公路蓬勃发展,“先行工程”构筑了“两纵三横”高等级公路干线网络;“县通地市工程”解决了福州、莆田、漳州、龙岩、南平、三明、宁德7个设区市22个县区通往设区市的交通问题;十条“入闽通道”建成了4个设区市12个县区市的出省通道,实现福建省与江西、浙江、广东三省的二级公路对接通道。
  【马继列】
  农村公路面貌焕然一新。“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实施后,全省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率从原来的不足53%增长到96%以上,全省99.8%的乡镇、80%符合通班车条件建制村通班车。
  【马继列】
  港口发展初显规模,到2008年底,全省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已经发展到100个,厦门港一体化已经实现,湄洲湾整合正在加快推进。

  【马继列】
  运输市场日益繁荣。2008年全省完成公路、水路货运量和周转量3.81亿吨、1.4亿吨和346亿吨公里、1700亿吨公里,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马继列】
  闽台海上通航重大突破。福建省成为唯一兼具海峡两岸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两岸三地弯靠运输和福建沿海地区与台湾地区金、马、澎海上客货运直航三种模式的省份,首创了“福建模式”;2008年实现两岸“三通”,福建8个一类沿海开放口岸全部对台开放。
  【主持人】
  马厅长,谈到福建,对台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对台是福建的最大特色之一,也是福建交通大有作为的用武之地。请您谈谈福建交通密切闽台往来与经贸合作中的作用。
  【马继列】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最窄处的福建平潭岛与台湾新竹向沙岬仅70海里,福建省会福州距台湾基隆海路只149海里,厦门离台湾高雄也仅165海里;台湾台湾岛内80%以上居民祖籍在福建;由于上面这两个因素,使两地在文化渊源、商贸往来和法学传承上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概括起来就是闽台具有“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循”的优势。
  【马继列】
  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曾经长期处于隔阂状态,实现两岸正常通航、通邮、通商成为两岸同胞期盼多年的梦想。为此,发挥闽台“五缘”优势,做好福建对台交通工作,促进两岸 “三通”, 可以为两岸同胞往来、交流和合作提供更便捷的交通服务,可以更好地在加强闽台经贸合作中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并最终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这就是福建交通工作可以大有作为的用武之地,也是福建交通在对台工作中重要作用的体现。
  【主持人】
  两岸实现“大三通”前,福建在对台交通方面主要作了哪些工作?
  【马继列】
  在中央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1984年起我省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对海上双向直航与航务相关的技术操作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论证,从福建与台湾率先实现双向直航的优越条件及相关港口、船型、航线的选择以及两岸航运法规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经济与技术论证,就福建率先实现双向直航的优势及其操作等方面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预案与对策性建议。同时引导福建省有关船公司及时完成了闽台客、货海上直航的航线设计与客货轮选型工作,全面做好了海峡两岸直航工作前期软、硬件的准备工作。
  【马继列】
  从具体实践来看,经过几年来的两岸相关部门和航商的共同努力,1997年4月19日,闽台实现海上直航;1997年7月4日,我省两岸三地弯靠不定期散杂货物运输启动;1998年,我省又开通了两岸三地弯靠集装箱班轮运输;2001年1月2日,率先在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间开展海上直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三通”。
  【马继列】
  总的来看,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通航工作经历了个案审批、相对固定航次(航班)和定期航班管理等发展阶段,到目前止,海峡两岸已成功运作三种海上通航模式,一是福州港、厦门港与台湾高雄港间海上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台方称境外航运中心定点直航);二是两岸三地弯靠运输;三是福建沿海地区与台湾地区金门、马祖、澎湖间客货直航。这些都为两岸实现全面“三通”提供了直接借鉴的经验,促进了海峡两岸实现基本“三通”。
  【主持人】
  马厅长,请您向网友们介绍一下上面提及的“福建模式”特点。
  【马继列】
  福建沿海与台湾金门、马祖、澎湖间的海上直航,就是以民间的方式,协会对协会,地方对地方,企业对企业,经过协商沟通形成约定,根据约定由两岸资本在两岸登记注册的船公司和船舶,用挂公司旗帜方式进出双方港口,同时在运力投放,口岸查验采取另纸签注等方式,实现福建沿海与台湾金门、马祖、澎湖间的人通、货通、船通,以及挂旗方式、查验方式的突破。2008年11月4日两会达成的《海峡两岸海运协议》中关于第三条船舶识别:“双方同意两岸登记自进入对方港口至出港期间,船舶悬挂公司旗,船艉及主桅暂不挂旗”,就是借鉴了“福建模式”。


  【主持人】
  马厅长,这么多年来,闽台海上通航工作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和经验?
  【马继列】
  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为直航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的直航,采取由民间行业组织进行协商并达成共识,逐步实现海上直航,从个案到相对固定再到通案,从一个口岸到多个口岸,从客到货的突破。自启动以来,双方对直航的管理始终按照沟通协商达成的共识约定来操作。实践证明,采取民间形式,以地方对地方、行业对行业、企业对企业的方式进行协商是一大特色。在当时两岸形势下,回避政府部门的直接介入,以民间协商的方式,可有效地解决通航实际问题,是值得肯定的模式。
  【马继列】
  二是成功突破航海惯例,为直航扫除技术障碍。根据航海惯例,船舶进入港口时须升挂主权国国旗,因此,在“两岸三地弯靠”运输和海峡两岸“试点直航”中均使用方便旗船舶,但福建沿海与金、马航线的船舶却规定由两岸资本和船公司并在大陆或台湾登记注册的船舶,这就涉及到航海惯例中的挂旗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两岸经过慎重考虑和磋商,我省提出了直航进入对方港口时,采取挂公司旗的方式(公司旗是企业的标志,方便于双方监管部门辨识),不升对方旗,避开了主权旗问题,得到了两岸的认可,这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默契。投入运营的船公司系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体现了国内特殊航线的特点,是福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符合实际的一个方法,这为直航工作的开展扫清了重大障碍。

  【马继列】
  三是不断探索管理方式,为直航提供运作模式。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的直航,参考了大陆与港澳一国两制分属不同关税区的运作模式,对航运、航线的管理虽属国内特殊航线但参照外贸运输进行管理。这种模式是根据海峡两岸对港口、航运、通关、口岸收费、运行方式管理不同现状,参照对港澳服务贸易的惯例去处理。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的直航过程中,双方在协商沟通中不断修改、磨合、完善对航线、航班、运力投放、企业准入和海事安全等管理方式,充分体现平等互惠的原则。这种通过逐步适应、补充、调整、完善的国内特殊航线的管理模式,为直航积累了宝贵的运行模式和经验。
  【马继列】
  四是创新监管手段,为直航提供管理方法。福建沿海与金、马直航在船舶进口港的查验时,创造性地采用另纸签注的方式,也就是双方的相关船舶证书上,用另一张纸签注,避开一些敏感的事项,用通融的灵活方式签注。这虽是一种过渡模式,在当时的形势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马继列】
  五是密切了人员往来。8年来,我省在推动与金、马地区的直接通航中,扩大了往来人员的范围,突破了台湾当局对人员经金、马中转往返两岸的限制,“小三通”航线自2001年的2.4万人次,发展到2008年的104.87万人次,年平均增长83.37%。

  【马继列】
  六是促进了经济贸易合作和交流。通过“小三通”航线,福建与台湾地区金、马、澎开展了多种形式经贸往来,通过两地之间的商品展销等,使我省日常生活用品、农副产品、建材不断直接输入金马澎地区,自2001年正式启动到2008年底,两岸累计共完成货运量89.91万吨;通过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11年半期间,海峡两岸先后共有12家船公司、59艘集装箱船舶参航,累计运营19975航次,承运中转集装箱547.13万TEU。这都为满足当地民众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主持人】
  网友“无限饮”留言说,通过马厅长的介绍,我们看到福建为两岸实现“大三通”前进行了积极有效地探索,创造了多方面的有益经验。那么马厅长,“大三通”后,目前大陆有63个港口口岸与台湾港口通航,这使福建交通原先在发挥对台海上直航方面的独特作用受到一定挑战,如何看待这种的影响?
  【马继列】
  根据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海峡两岸海运协议》,现阶段大陆开放63个港口与台湾11个港口进行海上直航,其中福建有厦门港、福州港、松下、宁德港、泉州港、肖厝、秀屿、漳州港8个一类口岸。这确实对福建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在面临挑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动力。那就是闽台之间具有的“五缘”优势,以及闽台之间已成功运作的三种海上通航模式所积累的宝贵经验。
  【马继列】
  这种挑战也是一种动力,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交通条件。我们认为,随着几年来福建大力推进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以大港口为龙头,连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国家和省级干线公路、民航机场,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辐射内陆腹地的海峡西岸客货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将在不久后形成,这都将使福建将成为两岸交往、交流主要通道。
  【主持人】
  马厅长,网友“无限饮”还提了一个问题,他想请问您“大三通”实现4个月以来,闽台海上直接通航的情况有什么新进展?
  【马继列】
  两岸“三通”以来,福建陆续开通了海上、空中、通邮的定期和不定期航线(邮路)。
  【马继列】
  海上直航方面,先后开通福州、厦门、泉州等港口至高雄、基隆、台中等港口集装箱定期航线7条,11艘船舶参与运营;开通福州、厦门、泉州、宁德等港口至基隆、台北、花莲、金门、马祖、澎湖等不定期航线12条,23艘船舶参与运营;开通福州、厦门、泉州至金门、马祖的客运定期班轮航线3条,有13艘船舶参与运营,另有布袋至湄洲岛、厦门至澎湖不定期客运航线2条。
  【马继列】


  空中直航方面,先后开通厦门、福州至台北(桃园、松山)、台中的客运航线4条。直接通邮方面,先后开通福州、厦门至基隆(马祖)、金门、台北等3条邮路。
  【马继列】
  据统计,今年1—3月,闽台海上直航方面,完成港口对台货物吞吐量461.41万吨,运载集装箱12.3万标箱,运载散杂货货物194.71万吨,运载旅客32.71万人次。空中直航方面共运营127航次,运载旅客1.89万人次。直接通邮方面,函件量21.80万件,特快专递12161件,包裹1846件,全国经福州邮政交换站的水陆路邮政总包7.08万公斤,其中福建自有水陆路邮政总包为0.90万公斤。
  【主持人】
  马厅长,网友“举足轻”留言问台湾海峡两岸通道建设工作近年来有什么进展?
  【马继列】
  在台湾海峡两岸之间构建更便捷的通道是两岸同胞进一步密切往来、加强交流的共同心愿。2007年4月20至21日,由福建省交通协会和台湾中华道路协会共同发起、主办的海峡两岸通道(桥隧)工程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此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建设海峡通道进行了论述,还成立了“海峡两岸通道学术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主要职能是构筑两岸学述交流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海峡两岸学术界继续进行海峡两岸通道工程的学术研讨,努力推进学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不断推进海峡通道工程的前期研究。
  【马继列】
  2008年12月21日至2009年1月1日海峡两岸通道(桥隧)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台湾举行,两岸学者围绕台海桥隧工程的风险分析、桥隧结构受地质地震与海洋气象的影响、架桥筑隧的施工技术、桥梁的通航净空与隧道的通风防灾等专题,从不同角度对台湾海峡通道的建设方案和施工难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对两岸桥隧工程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探讨:一是海峡长桥的极限研究,将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二是特长隧道的风险分析,为今后长大隧道的施工提供了经验。三是在通道工程的环境影响方面,专家们提出了宜建桥隧的可行路线。本次研讨共收集和编印了专家学者40篇论文,将海峡两岸通道工程的研究又推进了一步。
  【主持人】
  今后一段时间内,福建省交通主管部门在对台方面还有哪些打算,将采取哪些措施?
  【马继列】
  我们将着眼于构建两岸“三通”综合枢纽和主通道,立足于现有工作基础,以“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品牌”务实推动大通道、集散地、中转点建设,服务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一是加快我省沿海对台客货运口岸的基础设施、附属设施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福州、厦门、泉州、莆田四个对台客运码头及附属设施年内基本完成改造,全面提升对台客货运码头的出入境通关速度和服务水平。二是落实海上直航实施方案,全面开通福建沿海港口与台湾各主要港口间的双向航线,发展港口中转业务,促进福建航运企业在台湾岛内或金马澎设立办事机构及营业性机构;试点推进海峡客货滚装业务。三是继续做好福建沿海与金马澎客运直航工作,不断拓展功能,进一步规范客运市场,科学合理投放运力,保持和发挥该通道在闽台经贸和人员交流往来中的独特优势。四是加强与台湾业界合作交流,认真筹备今年5月即将召开海峡论坛海上直航圆桌会议,进一步推动海峡通道前期研究工作。

  【主持人】
  我们还了解到,除了对台交通取得显着成效之外,福建农村公路建设“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也很有特色,最近还在陕西举行的全国农村公路建设会议上介绍了经验。请问“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是怎么提出的?
  【马继列】
  随着我省公路“先行工程”的实施,以及高速公路、入闽战备公路、农村路网、港口码头的建设,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支撑了福建经济的发展。但受依山面海的地理特征和各种历史原因的限制,我省农村公路建设进展相对缓慢,长期以来以修简易路为主,全省特别是山区的农村公路 “两低一弱”(技术等级低、路面硬化率低、抗灾能力弱)状况比较突出。由于建设的农村公路标准低,抗灾能力差,再加上福建多雨、多台风等特殊气候,往往是通而不畅、晴通雨阻,雨季或者台风带来暴雨之后,经常造成路基塌方、桥涵冲毁,特别是抗灾能力较弱的乡村公路水毁灾情严重、受毁面广,甚至几个月都难以修复,给农村交通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整体较为薄弱的农村公路成为制约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必须予以突破。
  【马继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工作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中心,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03年12月,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议,时任省长卢展工同志亲自致信会议,正式将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命名为“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负起责任,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把“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建成“放心工程”、“满意工程”。

  【马继列】
  2004年1月,卢展工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计划用7年时间投资140亿元,建设4万公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确保到“十一五”末全省每个建制村至少有一条路面硬化的公路通往乡镇或主要干线。
  【主持人】
  马厅长,请问“年万里路网工程”具体如何推进?
  【马继列】
  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福建省交通厅按照2010年前全面完成任务目标的要求,制定了“三步走”推进层面,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实施。
  【马继列】
  第一阶段(2003年至2005年底):在“十五”后三年完成21000公里,平均每年要完成7000公里;到“十五”期末,全省要实现县通乡镇公路路面硬化,其中厦门、泉州市实现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第二阶段(2006年至2007年底):用两年完成12000公里。到2007年底,福州、莆田要争取全面完成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漳州、龙岩基本实现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第三阶段(2008年至2010年底):用三年时间扫尾。到“十一五”末,全省包括南平、三明、宁德基本实现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三个阶段预计建设水泥路约4万公里、惠及8000个建制村,基本实现全省建制村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的建设目标。


  【主持人】
  目前“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的目标已经实现了吗?成效如何?
  【马继列】
  “三步走”的推进层面都如期实现。到2005年底,第一层面的厦门、泉州市如期实现了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目标。到2007年底,第二层面的福州、莆田、漳州、龙岩也实现了目标。到2008年底,第三层面的南平、三明、宁德将实现预期目标,全省96%以上建制村将实现通硬化公路,比原定的2010年提早2年基本实现全省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的目标。
  【马继列】
  “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启动之前,全省1025个乡(镇)中还有63个乡(镇)通县公路路面没有硬化;15123个建制村中共有8000个建制村通达公路未硬化,其中845个建制村不通公路或仅通路基宽不足4.5米的简易路,全省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率不足53%。
  【马继列】
  到2008年底,全省建制村基本实现通硬化公路,通达率达96%。因此,“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实施前和实施后对比,可以说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彻底改头换面、焕然一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比如莆田坪盘村人口1100人,多年来由于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制约该村的经济发展。“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惠及该村,通村公路建成后,该村枇杷每斤增收0.8元,村民年增收达120万元,仅枇杷1项人均就增收1100元。此外,外地客商到该村投资建设猪场95个,总投资达2800多万元,养殖生猪8万多头,每年可直接减少农产品、化肥、猪饲料等中间运输费用达80多万元。
  【马继列】
  又如龙岩市新罗区海拔最高的江山乡山头村,以往因为路不通,虽然资源丰富但是无人问津,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农村公路修通之后,村里就“活”起来了,山里的“绿色产品”不用出门就有人上门收购,竹林、反季节蔬菜等“绿色产业”日益兴旺,现在还在厦门市菜市场设有两个“江头村绿色蔬菜摊位”。
  【主持人】
  马厅长,农村的路建好了,如何把车通上,做到路通车通、便于农民出行?
  【马继列】
  在实施“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时,福建省交通厅就全方位地统筹考虑如何能最好地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从农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处理好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客运的衔接,“路、站、运”一体化通盘考虑,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站建设和发展农村客运,实现“把公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车站设到农民家门口,把班车开到农民家门口”的目标。
  【马继列】
  一是制订省级补助标准,组织、支持各地建设农村客运站和候车亭。2006年全省建成100个客运站和2000个候车亭,2007年建成120个农村客运站、2000个建制村候车亭。到2008年,我们已经建成农村客运站近300个,候车亭近6000个。


  【马继列】
  二是引导各地加快发展农村客运,让农民群众坐上“安全车”、“方便车”、“经济车”。2006年全省开通班车的乡镇975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99%;74.5%符合通车条件的建制村通班车。2007年全省99.6%的乡镇、76%符合通车条件的建制村通班车。2008年新开通120条班线、投入200辆班车,全省99.8%的乡镇、80%符合通班车条件建制村通班车。
  【主持人】
  我们还了解到,福建的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强劲,请您介绍一下情况。
  【马继列】
  自福建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泉厦高速公路于1994年6月3日全线开工建设以来,高速公路快速发展,跨过三个“五年”规划后全省高速公路上了新台阶。2004年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完成73.8亿元,三福高速公路、漳龙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316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省会福州至各设区市都通高速公路,提前一年形成了“四小时交通经济圈”。2007年完成投资162.6亿元,龙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6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366公里,形成了以福州、厦门港为起点通向内陆省份的两条主通道,全省提前一年形成“一纵两横”高速公路主骨架。2008年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突破400公里,目前总里程已达1767公里。

  【主持人】
  普通公路建设方面,您前面提到了“先行工程”,能简要谈谈吗?
  【马继列】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福建省现有公路等级标准低、路网功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全省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了迅速改变公路落后状况,1992年福建省政府作出了实施公路“先行工程”加快全省交通设施建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打通国省道断头路、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为重点的路网建设重点,带动县乡公路的等级改造,全面提高福建省公路通行能力。经过4年公路“先行工程”建设,福建省构筑了“两纵三横”高等级公路干线网络,到1996年底全省高等级公路达到4000多公里,是1992年的8.6倍,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城乡沟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
  【马继列】
  为了更好地推动“先行工程”,福建省作出改革公路建设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将当时的国道、省道由省“统一管理、统一筹资、统一建设、统一养护”改为“统一规划、定额补助、逐级分段、承包建设”的新建设体制和“统一收费、比例分成、分段养护”的新管理体制,此举大大激发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主持人】
  改革创新对于解放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福建省委省政府用于打破行政区域,整合了厦门湾,形成了新的厦门港。请您谈谈厦门港一体化改革。
  【马继列】
  厦门湾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东望宝岛台湾,南北承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是海峡西岸港口群最主要的深水良港之一。2006年之前,厦门湾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港口资源被九龙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港口隶属厦门市行政辖区,形成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客运等五个港区;南部港口隶属漳州市行政辖区,形成招银、后石、石码三个港区。厦门湾南北两岸共用一个航道、共用一个锚地,却因行政区划不同长期各自为政,港口管理体制不顺,港湾资源得不到统筹利用,影响了厦门湾港口的发展壮大。
  【马继列】
  为加强厦门湾港口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更好地发挥厦门龙头港作用乃至全国内地纵深腹地的辐射效应,福建省委、省政府采取整合湾内港口资源的重大战略举措,从2006年1月1日起,将原漳州市港口管理局所辖的后石、石码港区及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漳州港务局所辖的招银港区,与原厦门市港务管理局所辖的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客运5个港区合并,组成新的厦门港;同时组建厦门港口管理局,负责统一管理厦门港,实行港口资源的统一规划、统筹使用以及港政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港口生产统计分析统一、港口航道执法统一、水路运输行政管理统一等,解决了长期困扰厦门湾两岸“一湾多港”问题,从战略高度做大做强厦门港铺平了道路。厦门港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第一个跨行政区港口一体化管理的港口,这一创举获得了交通运输部的首肯。


  【马继列】
  新的厦门港形成之后,深水岸线增加了14公里,总长达到40公里,可容纳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14个,锚地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厦门港港口生产大幅增长,全港货物吞吐量由2005年的4771万吨发展到2006年的779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由2005年的334万TEU发展到2006年的401万TEU,在全国沿海港口居第七位。随着港口一体化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厦门港口岸一体化改革也在逐步推进中。目前,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厦门、漳州检验检疫实施整合,漳州检验检疫局成建制从福建局划转厦门局管理,实现了在厦门、漳州分装分卸,从厦门港口岸进出的货物一次报检、查验、检验检疫和出证放行,提高了通关效率。
  【主持人】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到建国60年来,福建交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请问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哪些成果呢?
  【马继列】
  福建省交通厅党组历来高度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齐头并进。从1993年起,福建省交通厅机关就连续四届被省文明委和省直文明委评为文明单位,2005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6年被原交通部授予“全国交通文明行业”。今年1月,福建省交通厅机关又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目前,全省交通系统共有全国文明单位2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3个,省部级文明行业5个,交通部创文明行业先进单位5个,第九届省级文明单位83个。


  【马继列】
  在福建交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劳动模范,如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西福养护站站长陈基旺,福州市公路局高级工程师陈思明,宁德客运站站务员卢宝英,南平市地方海事局林元华等。这些先进人物,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极大地滋养着交通人,激励全省交通系统干部职工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主持人】
  马厅长,下一阶段福建交通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马继列】
  全省交通系统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两个先行区”和交通运输部实现“三个转变”、提升“三个服务”的重大部署,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重点推进“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三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改革开放、对接两洲、拓展中西部、服务祖国统一的“四大通道”,努力实现福建交通又好又快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马继列】
  厅党组提出,本届政府任期内福建交通发展总体目标是:在2008年扎实工作基础上,今后四年继续着力抓好“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构建海西四大综合通道,保持投资年增幅20%以上,再完成投资2100亿元,实现“十年计划任务五年完成”。到2012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建成“两纵四横”主骨架;普通公路完成全部国省道干线提级改造;港口新增货物吞吐能力超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超1000万标箱,形成3个亿吨大港;力争建成5个以上大规模、品牌化综合运输枢纽,所有乡镇及符合通班车条件建制村基本实现通班车。
  【马继列】
  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是: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0亿元,力争500亿元,比去年增长20%以上。其中:港口水运70亿元,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厦门港建成亿吨大港;高速公路240亿元,力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提前1年突破2000公里,基本形成“两纵两横半”主骨架;普通公路145亿元,国道路面重铺提前1年完成,二级公路占省道总里程比率超50%;场站枢纽5亿元以上。全省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及周转量6.03亿人、1330万人和403亿人公里、1.8亿人公里,完成公路水路货运量及周转量3.85亿吨、1.4亿吨和350亿吨公里、1700亿吨公里。
  【主持人】
  马厅长,请您谈谈加快建设“大港口”的内涵。
  【马继列】
  一是集中力量推进“两集两散”港口建设。即以厦门港和福州港江阴港区为主的两个集装箱运输中心,以湄洲湾和福州港罗源湾为主的两个散货转运中心的港区建设,提高我省港口集约化水平。争取到2010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745万标箱,福州港江阴港区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00万标箱,形成两个主要集装箱干线港;湄洲湾散货吞吐能力达6000万吨,罗源湾散货吞吐能力达2100万吨,形成两个散货转运中心。并努力争取国家在罗源湾、湄洲湾布局建设大型矿石、煤炭、油品等大型散货中转码头,使海西大港口将成为中西部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新的出海口。
  【马继列】
  二是整体开发、连片发展,着力培育亿吨大港。根据港区控制性规划,对重点开发港区的码头泊位、后方陆域进行整体综合开发。对港口建设项目进行连片开发,着力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和规模。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高的现代化码头,力争“十一五”末形成2个亿吨大港,至2012年形成3个亿吨大港。
  【马继列】
  三是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重点建设以港口为起点通往中西部地区的交通通道,形成拓展纵深腹地的铁路、公路网及港区专用铁路和疏港公路,形成完善的港口集疏运通道。有效拓展港口的经济腹地,将海西大港口发展成为大陆面对亚太、面对海峡东岸的门户港。
  【主持人】
  那么什么是“大通道”建设呢?
  【马继列】
  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大型海港和空港为主骨架,以福州、 厦门为主枢纽,形成综合运输走廊,并与城市群和产业群的发展布局相匹配,构建起为改革开放、对接两洲、拓展中西部、服务祖国统一服务的“大通道”。
  【马继列】
  一是构建改革开放通道。福建是率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省份之一,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地理局限、地域限制,构建跨越省界、联通境外,促进福建经济快速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国际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服务全局的交通大通道。


  【马继列】
  二是构建对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两纵”大通道。“第一纵”贯穿沿海六个设区市 , 以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福厦快速铁路、温福铁路、国道104和324 以及管道等构成的综合运输“大通道”目前已基本形成,并根据经济快速发展需求进行扩容。“第二纵”是一条贯穿福建省西部山区,以长( 春 )深( 圳 )高速公路福建段、 205 国道为主轴的“大通道”。形成“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的交通运输新格局。
  【马继列】
  三是构建拓展中西部的南北“两横”大通道。以厦门空港和海港、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以厦 ( 门 )成( 都 )高速公路、龙( 岩 )厦( 门 )和赣( 州 )龙 ( 岩 ) 铁路为主干,建设连接江西等中西部地区的南部横线通道;北部横线通道将以福州海港和空港、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以福( 州 )银( 川 )高速公路、( 北 )京台( 北 )铁路为主干,连接江西等中西部地区。通过着力建设一南一北横线“大通道”, 福建省将拓展中西部经济腹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全国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
  【马继列】
  四是构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大通道。加快形成以福州和厦门两个国家级交通运输枢纽为中心的涵盖整个海峡西岸的“半日交通经济辐射圈”,涵盖江西、浙江西南部,广东东北部,湖南南部等地的“一日交通经济辐射圈”,并快速形成集疏运体系。福建省力争形成连接海峡两岸“大通道”, 实现对台“三通”新突破,服务祖国统一大业。
  【主持人】
  马厅长,福建准备如何发展“大物流”?
  【马继列】
  现代物流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聚积和扩散的基础,修路、架桥、建港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人便于行、物畅其流”。
  【马继列】
  一是转变观念,主动作为,把发展物流业作为交通部门的一项主业来抓。不断优化路网的通达通畅状况,推动物流业发展,吸引中西部省份、周边省份的货源和国际中转货物在我省中转,早日建成航运、物流大省。
  【马继列】
  二是着力培育物流骨干企业。积极引进国外、省外知名物流企业,充分吸取它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带动本地物流业的发展。培育海、铁、空等多式联运物流企业,力争2010年在福州、厦门、泉州各形成一家初具规模的物流企业。
  【马继列】
  三是进一步做好物流园区(场站)规划衔接,实现立体转换、无缝链接。在编制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及其它交通运输方式规划时,统筹做好与保税港区、临港物流园区、交通综合枢纽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衔接,争取将物流园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吸收民营资本、社会资金和外资投资物流园区基础设施。
  【马继列】
  四是进一步推动临港物流业发展。重点完善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系统、大宗散货运输系统,利用深水港湾的优势,以港口带动临港工业大规模开发;初步构建海峡滚装运输系统;完善集疏运、口岸等综合服务配套体系,积极协调铁路部门,将疏港铁路专线(支线)建设列入线路建设规划中,加强港口与铁路货物运输承接能力,充分发挥港口经济优势。
  【马继列】
  五是深入开展物流业发展专题研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符合规划,已完成立项审批的场站新(改)建、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并积极向土地、税务、市政、金融等有关部门呼吁、协调,争取在土地划拨、基础设施建设、市政配套、地方税费、交通规费、物流企业融资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促进物流业发展。

  打印此文】 【关闭页面】 【推荐此类文章】 【返回上页
  上一篇:青海省交通厅党委书记厅长杨伯让:风雨历程60载 青海交通铸辉煌
下一篇:司长杨省世——交通运输部治理“小金库”工作开展情况介绍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