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地区特色 > 江苏 > 地区评选 >
  推荐阅读
江苏“东
东台发绣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
  江苏“东台发绣”地理标志产
江苏地标评选,南京图书馆特
江苏推出特色乡村旅游泰州三
推进政法队伍建设,江苏“杰
江苏省评选百名优秀农民工,
江苏狼山镇街道洪江社区精心
扬州十大名宴获“中国名宴”
苏州四位高层次人才入选极富
江苏省评选首届“江苏省绿色
  特色推进
商权支付
编者按: 所有人赚的都是认知的
  [专家观点]商权支付百日回本,
[专家观点]购买商权课程“充电
[媒体报道]媒体析国资委新掌门
[论坛视点]顾秀莲在中国特色实
[时代声音]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时代声音]总设计师何镜堂:东
[专家观点]李毅中:具有中国特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江苏省如东县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作品著作权,值得嘉奖
 
时间:2009-09-10

  如东县文化局收到江苏省版权局颁发的《钟馗嬉蝠》、《跳马伕》、《浒澪花鼓》著作权登记证,这是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获得著作权专利。

 

  五千年的华夏历史,是一部文化史。在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浸透着浓


  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气息。民间舞蹈更是鲜明地记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语汇。


  一、深受欢迎的《钟馗嬉蝠》


  如东民间舞蹈,风格独特,韵味浓烈,地方特色鲜明,表现力极为丰富,灯彩傀儡舞《钟馗嬉蝠》就是其中不可多得的代表。1986年,《钟馗嬉蝠》参加了南通民间艺术团在中南海的演出,受到中央首长、首都文艺界专家以及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扬:1987年,该节目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现场播出的元宵晚会《农家乐》的演出,使其影响遍及全国;1992年在江苏电视台播出不久,又于1993年作为江苏省民间艺术团的组台节目演遍了全省各地:1998年5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在苏州举办的“走向世界的苏州园林”大型文艺晚会,其实况由中央电视四套的<欢聚一堂>栏目播放。同时由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滚动播出四次。


  灯彩傀儡舞《钟馗嬉蝠》流传于如东岔河、掘港一带,是民间灯会中最受欢迎的节目,它是一个集灯彩、傀儡、杂技、舞蹈于一体的表演形式。钟馗是传说中人物,貌丑心美,是群众心目中抚正祛邪,刚正不阿的理想人物的化身。“蝠”谐音“福”,是吉祥、幸福的象征。由于《钟馗嬉蝠》寄托了人们祈福消灾的愿望,其内容也深受群众喜爱。舞蹈中的主要道具为一个两米多高的人形灯彩,即钟馗的形象。巢脸谱庄重,花面赤髯,双且圆睁,身佩宝剑,手执宝扇,威风凛凛。在人形灯彩头部和胸部暗设机关,整个舞台切光时,头部和胸部的灯光亮起,喻意钟馗心明眼亮。人形灯彩由一扮演小鬼的人操纵,人形灯彩附着在一把华盖伞柄上,伞柄固定在操纵者身上伞柄上安装着一双假手肢,看似华盖伞由小鬼撑着,人形灯彩的双手由操纵者操纵,双脚连在操纵者的脚上,操纵者迈步,人形灯彩也迈步,这样就形成了小鬼打着华盖伞跟在钟馗后亦步亦趋的形象。另有一舞者扮蝙蝠鬼。手握蝙蝠灯,在前面摸、爬、滚、打,逗引钟馗,钟馗作出戏蝠、扑蝠、降蝠等舞蹈动作。另有五个小蝙蝠,以喻示“五福临门”。钟馗与蝙蝠们的引逗斗趣,使舞台的调度造型极为车富。加之灯彩钟馗高二米有余,形散庄重,动作粗放,使观众感觉他既威风凛凛,又憨恋可掬,分外亲切可爱。蝙蝠们动作敏捷,轻灵机巧,与钟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营造出一派喜庆吉祥的气氛和活泼诙谐的情趣。


  民间舞蹈取材于民俗、民风、民情,它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心理的反映。那么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又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锻炼出来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体现了民族民间文化的本质。如东的灯彩傀儡舞《钟馗嬉蝠》表现的正是劳动人民对幸福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企盼的一种纯朴的民族情感。


  二、丞需保护的《钟馗嬉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责任。保护是针对濒危物种所实施的一种对策,旨在通过抢救,使其得以存续,不致湮没。成功的保护,必须形成有效的传承,而不是将好不容易挖掘整理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束之高阁,使其仍然难免灭顶之灾。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剧,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生活环境的改变,许多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的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断层失传的危机,民间艺术在传统领域不断收缩。队伍在减少,人员在老化。特别是一些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年事已高,他们的技艺在逐步失传。就是经过几代群文工作者挖掘出来的灯彩傀儡舞《钟馗嬉蝠》来说,其中小鬼的扮演者已近70岁,再上舞台操纵两米多高的人形灯彩已力不从心,这就是《钟馗嬉蝠》的现状所折射出来的不少民间艺术的生存危机。
危机的存在激发起我们的责任心。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倾其心、履其职、尽其力,做好工作。其次要加强保护力度,设立专门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还要增强挖掘的力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要形成科学的体系,只有这样,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才有希望。《钟馗嬉蝠》凝聚了群文工作者大量的心血。从发掘、采集,到整理、复排,其中舞蹈的设计、音乐的合成、道具的制作等无不浸透了他们辛勤的汗水。那么到我们这辈人手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则成为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工作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三、探索创新的《钟馗嬉蝠》


  我们常常在论及某种事物的保护时,总会继而谈到它的创新。保护与创新其实是一个充满辩证关系的命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望今制奇,参古定法”。萧子显的《南吾书·文学新传》说得更透彻-“若无新爱,不能代雄”。意思是说,一个时代的文艺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而没有在继承传统前提下的创新,文艺的生命就会枯绝。“古法”与“今奇”、“旧雄”与”新爱”,其实是两个既有关联又有不同价值的事物。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搜集《钟馗嬉蝠》的原始资料,对其原生形态进行认真的研究、忠实的保护。这是对“古法”和“旧雄”的正确态度。而从文艺创新的角度来说,我们又需要在其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而又谨慎的改编出新,这就是我们在创造“今奇”和“新爱”时所应做的工作。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统民间艺术的创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在廓清概念的基础上_来谈《钟馗嬉蝠》的创新。才能既不损害到《钟馗嬉蝠》原生形态的价值,又能使我们的创新工作取得成果。


  当然,从《钟馗嬉蝠》的创新来说其价值也是决不可以低估的。民族舞蹈《云南映象》在北京引起轰动,同时接到四十多个国家的邀请,就是很有说服力的实证。中国文化年活动使“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能够赢得法国人民热烈的欢迎和称赞,其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绝对是功不可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民间,历经劳动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不断进步、人民素质的不断提离、群众审美观点的不断变化,从而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和魅力,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发挥应有的社会教育功能。


  那么如何才能做活创新这篇文章呢,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艺术的创新源自思想的解放,民间艺术作为地方品牌,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博大精深的中国民间艺术之花香飘海内外。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东方文化艺术的神奇魅力。眼下,如东正在申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文化行政部门提出了开展创建“特色文化”活动。我们应该紧紧抓住灯彩傀儡舞《钟馗嬉蝠》这样的特色项目,在确保其原始形态得到切实保护的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有所突破,有所刨新,努力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跳马夫”原是流传于如东一带的祭神舞,所祭之神为“都天王爷”。据传,“都天王爷”是唐肃宗对其守将张巡的追封谥号。唐至德二年(757)十月,张巡(709—757)为抵抗安禄山叛军,守唯阳(今河南商丘南)城十月,弹尽粮绝,乃罗雀掘鼠,给将士充饥。叛军再犯,张用奇谋令军士身系马铃,在城头奔跑,使叛军疑是援军已到,魂飞魄散。张巡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国。后来朝廷追封,百姓建庙,并于其生日进行祭祀。明清之时,倭寇海匪经常骚扰沿海,当地人们寄情于张,追思英烈,祈求神明消灾降福,于是将供奉逐渐演化为“烧马夫香”,这一活动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在如东丰利、马塘、掘港尤甚。70年代末、80年代初,如东民间舞蹈“跳马夫”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得以重放光彩,并先后至南通、南京乃至北京中南海演出。


  特点


  简洁、整齐的舞姿,铿锵的节奏,粗犷的呐喊乃至排山倒海、撼天动地的气势,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迪斯科”。“跳马夫”是男子群舞,无音乐伴奏,主要靠马夫身上佩戴的马铃声伴舞,舞蹈机动多变。舞台上一排排粗犷剽悍的马夫,身系马铃,口衔银针,头戴红缨嵌宝牌面,手执马扦,腿裹素布,脚著草鞋,胸悬护心挂锁,腿系镂空黑底短围,目不斜视,群起舞蹈;跺步跳,横步跨,荡步跳,纵步跨,整体动作刚韧有力。它向世人诉说一个以铃声吓破敌胆的动人故事,颂扬了张巡驱妖镇魔的无畏气概,寄托着人们对消灾祈福的良好愿望。一声悠长而低沉的号鸣,一通缓慢而庄严的锣鼓,似成千上万只马铃同时发响,巨幅杏黄龙幡迎风翻腾,渲染出古代将士们纵马厮杀的悲壮,人们仿佛置身于古代两军对垒的战场。。“呵呵,哈嘿!呵呵,哈嘿!”吼声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快,众马夫步应鼓点,阵随锣变,时而飞鸟穿林,时而巨龙吐须,队形瞬息万变。号声、锣声、马铃声、呐喊声,声震遐迩,惊天动地。他们时而跨马步,高举马扦作虔诚的祭祀;时而跳跃向前,义无反顾。龙蟠舞,呼啦啦;铃儿声,响叮当;呐喊声响遏行云,犹如猛虎下山,恰似蛟龙出海……蓦地,各种声音戛然而止。“跳马夫”全过程遂告结束,整个舞蹈充满尚武精神,洋溢着战斗气息。


  “跳马夫”动作的风格,可用八句来概括:


  脚站八字似座钟,腿臂微屈像劲弓。
  挺胸收腹须沉稳,气贯丹田身如松。
  跳踢颠磋讲扎实,迈步敦实肩微动。
  目光坚定不斜视,刚健质朴显威风。

 

  浒澪花鼓,又称下洋花鼓,流传在江苏如东西北浒澪一带。


  浒澪花鼓是一种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歌舞结合的民间艺术。相传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一批安徽移民随太平军沿长江东下来到江苏沿海的西下洋地区(今如东浒澪),他们带来了安徽的民间花鼓艺术,当地的民间艺人把安徽花鼓和当地的民间小调结合起来,形成了浒澪花鼓。


  浒澪花鼓的演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民间艺人们到富人家门上演出(堂会),二是逢年过节时乡民们集会时,民间艺人们集中在一起,各自献演,比拼才艺。


  浒澪花鼓艺术中有“生”、“旦”、“丑”等角色,是典型的三人花鼓,花鼓的生角称“上手”’旦角称“红娘子”,丑角称“骚鞑子”。


  浒澪花鼓的演出分“外场”和“内场”两部分:外场是广场演出的歌舞小戏,内场为堂歌。夜幕降临,花鼓班在广场上敲锣打鼓(称“闹场”),观众纷至沓来。开始舞“暗狮子”(黑灯瞎火舞狮子)打场子,主人图吉利,大放鞭炮,“狮子”在鞭炮声中由“绣球”引着,从外场到堂内窜个来回。观众退让,场子即告打开。广场周围有若干盏长方形白色牌子灯(内点蜡烛),外场先“打花鼓儿”,主要人物出场:旦角红娘子、生角上手、丑角骚鞑子,还有和尚、老渔翁穿插其间说笑逗趣,其他的人手舞足蹈伴唱。接着打莲湘,然后跑场子,有一人舞“滚莲湘”的动作。然后是热烈奔放“撬荷花”,红娘子骑在上手的双肩上作荷花梗心,8个女孩子骑在8个男子的肩上作花瓣,场上队形如荷花开放,表演由此达到高潮。最后是《王瞎子算命》之类情节简单有趣的折子戏。转入内场后,以唱各种小曲为主。


  浒澪花鼓在一百多年历史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如吴其昌的下洋班,舞姿奔放、粗犷,唱腔质朴苍劲,称为“海派花鼓”;吉鹏年的临河班,表演细腻、抒情,优美动人,称作“乡派花鼓”。


  浒澪花鼓曲调相传有2000多首,多已失传,现存70多首。其中“秧歌调”、“穿心调”等颇具特色。浒澪花鼓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得到了新生,1960年和1963年,江苏省歌舞团两次到浒澪采风,收集整理浒澪花鼓。其中经江苏作曲家吴岫明整理、著名歌唱家薛飞演唱的《人人都爱社》曾灌成唱片,流行全国。

 

  近年,如东县文化局加大了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民间舞蹈《跳马伕》等3个项目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遗”名录;民间故事《曹瘦脸儿打官司》等7个项目列入南通市“非遗”保护名录。这次的著作权登记,标志着该县“非遗”的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上一篇:江苏“东台发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国家评审名扬海内外
下一篇:江苏扬州雕版印刷技艺获批申报世界“非遗”,接受评选
  相关链接
·中国喷绘公司TOP100特色评选,上
·江苏狼山镇街道洪江社区精心组织
·江苏地标评选,南京图书馆特色凹
·推进政法队伍建设,江苏“杰出政
·“华泰证券”杯江苏十一运龙虎榜
·苏州四位高层次人才入选极富特色
·扬州十大名宴获“中国名宴”殊荣
·“新中国60年江苏教育最有影响人
·江苏评选六十年十大杰出特色科技
·江苏省评选首届“江苏省绿色建筑
·江苏省评选百名优秀农民工,同等
·江苏省评选“优秀侨资企业”67家
·江苏评选省树省花,尽涵浓郁的地
·江苏推出特色乡村旅游泰州三条线
·江苏扬州雕版印刷技艺获批申报世
·江苏省如东县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东台发绣”地理标志产品保
·江苏省洋河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