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地区特色 > 江苏 > 地区概览 >
  推荐阅读
苏州,全
苏州市名 苏州市(英语:Suzhou
  苏州,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
镇江,城市山林,黄金十字水
江苏淮安经济发展状况,多年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江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
江苏省各种资源丰富,地大物
淮安,九省通衢,长三角北部
徐州,南北枢纽,全国重要的
江苏的自然地理面貌、巍峨的
  特色推进
商权支付
编者按: 所有人赚的都是认知的
  [专家观点]商权支付百日回本,
[专家观点]购买商权课程“充电
[媒体报道]媒体析国资委新掌门
[论坛视点]顾秀莲在中国特色实
[时代声音]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时代声音]总设计师何镜堂:东
[专家观点]李毅中:具有中国特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苏州,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位于江苏东南部
 
时间:2009-09-10

  苏州市名


  苏州市(英语:Suzhou 汉语拼音:Sūzhōu Shì)。古称吴,现简称苏。


 


  经纬度


  市中心位于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2′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份


  江苏省(Jiangsu Province)


  辖区


  11个。苏州共辖6个市辖区、代管5个县级市。


  建置


  吴:西周 阖闾大城 吴都(公元前514年)


  吴:越灭吴 徙都 吴为越都 (公元前379年)


  吴:春申君黄歇受封于吴 为都邑 (公元前248年)


  吴县:秦嬴政二十五年 会稽郡治所(公元前222年)


  泰德:王莽篡汉,复古改名,仍为会稽郡治所(公元8年)


  吴县:汉永建四年 吴会分治,为吴郡治所 (公元129年)


  吴县:汉建安元年(196年)至212年,为东吴孙氏政权首都。


  吴州:南朝 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


  苏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


  苏州:唐太宗贞观元年,江南道治所(公元627年)


  苏州: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江南东道治所(公元733年)


  中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平江达鲁花赤总管府:元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


  隆平府:元 至正十六年(1356年)


  苏州府:明 应天巡抚驻地 属中书省1367年


  苏州府:清康熙六年,江苏省会 江苏巡抚,布政使驻。(1667年)


  苏州市:1949年


  苏州市(省辖)、苏州专区:1953年


  苏州市(地级):1983年


  政府


  苏州市政府位于金阊区。市委书记蒋宏坤,市长阎立。


  面积


  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


  人口


  2009年全市户籍总人口达826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38.21万人。暂住登记人口586万。


  民族


  苏州是地处沿海的少数民族杂散居城市,有47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2.4‰;其中回族人口有3700余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23.13%。在47个少数民族成份中,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回族、壮族、朝鲜族、苗族、土家族;人口在100人以上的民族有:蒙古族、满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白族、藏族、维吾尔族、瑶族、畲族、仡佬族等。苏州市区有民族成份39个,少数民族人数5200余人。其中回族251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2%。


  宗教


  苏州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主要宗教场所有:石路太平坊清真寺、城隍庙、玄妙观、文山寺、北塔报恩寺、西园寺、寒山寺、灵岩山寺、园区重元寺、圣约翰堂、杨家桥天主堂。 园区玉皇宫。


  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邮政编码


  215000


  电话区号


  0512(+86)


  汽车牌照


  苏E


  方言


  吴语(Wu Chinese)——苏沪嘉小片


  国内生产总值


  2008年苏州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698.26亿元人民币,总量居中国大陆第5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华东地区第二位(仅次于上海)、中国地级市第一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8,236元(超过10,000美元),列中国大陆第三位(仅次于深圳和广州)、华东地区第一位(已超越上海)。


  市花


  桂花


  市树


  香樟


  市标


  苏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于1995年4月26日通过以水城门、流水、苏州(用汉语拼音)组成的圆形图案为苏州市市标。圆形象征日月同辉,天长地久;图案中央的水城门突出了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水城门下面的流水表示苏州是"江南水乡";两个圆形组成的偏心圆展示了苏州勃勃生机,灿烂辉煌的明天。


  苏州,中国城市,古称吴,现简称苏,拥有姑苏、吴都、吴中、东吴、吴门和平江等多个古称和别称。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苏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江苏省省辖市,行政级别为地级市,实际享受副省级城市待遇,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苏州坐落于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杭大迀河、京沪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苏州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北枕长江,东距上海市区80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一、行政区划


  市辖区:人口2382110人(截止至2008.12.31)


  吴中区 (面积 672平方千米,人口576854人。邮政编码215128)


  (驻长桥街道) 长桥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横泾街道/香山街道/苏苑街道/龙西街道/城南街道/甪直镇/木渎镇/胥口镇/临湖镇/东山镇/光福镇/西山镇


  相城区 (面积 416平方千米,人口365185人。邮政编码215131)


  (驻元和街道)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黄桥街道/北桥街道/望亭镇/黄埭镇/渭塘镇/阳澄湖镇


  金阊区 (面积 37平方千米,人口210036人。邮政编码215008)


  (驻石路街道) 石路街道/留园街道/虎丘街道/白洋湾街道/彩香街道


  平江区 (面积 22平方千米,人口231135人。邮政编码215005)


  (驻平江路街道) 观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苏锦街道/娄门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坞街道


  沧浪区 (面积 25平方千米,人口324627人。邮政编码215006)


  (驻双塔街道) 双塔街道/南门街道/胥江街道/吴门桥街道/葑门街道/友新街道


  虎丘区 (苏州高新区)面积 258平方千米,人口347677人。邮政编码215004)


  (驻狮山街道) 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枫桥街道/镇湖街道/浒墅关镇/ 通安镇/东渚镇


  工业园区:


  人口326607人(驻娄葑镇) 娄葑镇/唯亭镇/胜浦镇


  县级市:五市总人口3951420人(截止至2008.12.31)


  常熟市(驻虞山镇)(面积1263平方千米,人口1065018人。邮政编码215500)苏州市行政区划图


  虞山镇/梅李镇/海虞镇/新港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


  昆山市(驻玉山镇)(面积 927平方千米,人口690435人。邮政编码215300)


  玉山镇/巴城镇/周市镇/陆家镇/花桥镇/淀山湖镇/张浦镇/周庄镇/千灯镇/锦溪镇


  张家港市(驻杨舍镇)(面积 813平方千米,人口898430人。邮政编码215600)


  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


  吴江市(驻松陵镇)(面积1192平方千米,人口795254人。邮政编码215200)


  松陵镇/盛泽镇/同里镇/汾湖镇/平望镇/横扇镇/七都镇/震泽镇/桃源镇


  太仓市(驻城厢镇)(面积 642平方千米,人口466283人。邮政编码215400)


  城厢镇/沙溪镇/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陆渡镇


  二、自然地理


  气候 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地形 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热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山脉 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1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0米)、虞山(261米)、潭山(252米)等。


  水系 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有“丝绸之都(丝绸之府)”、“园林之城”的美誉。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2004年曾经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大会。2006年又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


  三、交通情况


  苏州自古有京杭迀河贯穿而过。现有京沪铁路以及312,204等多条国道经过苏州。苏州周边有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无锡硕放机场。2007年苏州正在建设轻轨 。预计2012年左右投入使用。其高速公路密度达到德国水平,是交通部授予的公路交通枢纽城市。


  四、历史文化


  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和留园更跻身“中国四大名园”之列,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她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苏州园林和其他大量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逾4200年,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园林城市。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的古迹密度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列全国第三位.一般认为,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苏州也是中国最精致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其中苏州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双遗产"集于一身.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苏州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迄今有九座园林列世界文化遗产之列.昆曲和以虞山派为代表之一的古琴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苏州甪直),7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苏州东山、苏州西山、苏州光福、苏州木渎、吴江震泽、太仓沙溪、昆山千灯),还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昆山锦溪,太仓浏河等)、古村落(吴中区的东山村、明月湾)。


  五、名称由来


  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逃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并随乡入俗,自行“断发文身”。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继位了。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今无锡县梅村)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匀吴”(匀吴的“匀”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实际意义,匀吴即吴。由于笔误,匀吴也被误写为勾吴)。


  从泰伯起十九传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随着吴国的崛起,梅里的都城已日益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了,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并经过多年的不断经营,具有相当规模。可是由于史籍没有记载,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战国时期,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为苏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综合历史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六、苏州方言


  苏州话,一种吴语方言(英文Wu Chinese),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长期以来一直是吴语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上海话也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但实际上苏州话和上海话差别很小,苏州话比上海郊区一些吴语方言更容易被上海市区人理解)。


  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侬作人解)就是由此而来。昆曲和评弹都使用苏州话,并流行于整个吴语太湖片。现代新派苏州话有28个声母,43个韵母,7 个声调,这个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而老派的苏州话则具有27个声母,49个韵母,7调。苏州郊区很多都保留了翘舌音声母,故部分地区具有33个声母。


  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近代中国有四大白话:京白、韵白、苏白和粤白。而苏白无疑是江南地区最流行的语言。由于江南地区的发达,较多苏州人能够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其中读书是苏州人从事较多的行业。从唐代到清代,苏州地区的状元占有所有状元的很大的比例,明清一度达到五分之一。上层社会的精英中较多的也是苏州籍。苏白在明代从江南的流行语言成为士大夫的流行语言。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古人云:“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上层社会,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上层人物大多以苏州话为荣。甚至不同地区的人交流也有使用苏州话的。和官方“普通话”京白相对而言,苏州话在当时社会的地位相当于民间的“普通话”。


  姑苏城被大明士绅名流列为游学天下必得一游的五大都会之一,上至后妃宫眷、官宦妻女,下至民间匹妇乃至江湖艺女,更以穿着苏式服装,学说苏白,操唱吴歌,引为骄傲。尤其对各式妓女来说,衣必吴妆,话必苏白,擅长吴歌,成为必备之技能,非如此不足以自抬身价。


  《海上花列传》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作者江苏松江府人韩邦庆。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对话皆用苏州方言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七、苏州戏曲


  苏州,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苏州不但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富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苏州的戏曲艺术尤令人瞩目,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被人们誉为戏曲艺术瑰宝的昆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问,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其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组织业余班社,举行唱曲活动,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几至“倾城阖户”,“唱者千百”。在昆剧鼎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其流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独霸剧坋二百余年。昆剧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作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传奇剧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的戏曲事业,在党的“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方针指引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抢救和继承昆剧、发展苏剧,早在五十年代初,中共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对苏、昆剧工作就十分重视。全国重大昆剧活动,也都在苏州举行,这对苏州的戏曲艺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些新剧目的创作和演出,如昆剧《窦娥冤》,苏剧《醉归》、《窦公送子》,京剧《李慧娘》,滑稽戏《满意勿满意》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近半个世纪来,苏州地区的戏曲艺术有了可喜的发展。


  苏州戏曲源远流长。历史上无数剧作家、曲家、演员对戏曲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以往的地方史志中很少记载。如不少演员的演剧事迹和艺术成就已湮没无传,或仅在一些笔记中见到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片段记述;不少剧目,仅留存其名或残曲。又如近代的“薪尽火传”的昆剧传习所的某些史实,因往事已久,即使当事者回忆,已尽难一致;当年曾演出过名剧的舞台,不少已遗迹难寻。由此可见,编纂戏曲志是带有一定程度的开创性和抢救性。

 

  九、科技教育


  科技


  全市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5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2项,省级项目216项。127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江苏省奖13项。全年专利申请量12874件,比上年增长89.9%,其中发明专利2002件,占15.6%;专利授权量4855件,比上年增长46.5%,其中发明专利180件,占3.7%。大力促进产学研和区域科技合作,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载体建设成效显著,新建、扩建了6个科技创业园,累计科技创业孵化器26个,创业孵化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达4016.7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2%。全市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487个,累计已达2126个。当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62家,年末实有总数达到844家,新增国家认定的软件企业48家。人才发展环境得到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市引进各类人才12.4万人,引进留学归国人员352名。


  教育


  苏州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5%,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提高,高考录取率为84.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2.3%。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4.54年。全市实施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小学在校学生35.15万人,初中在校学生21.25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21万人。职业教育实现优质化、规模化,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万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2.89万人,毕业生0.6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8.27万人,毕业生1.65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3.06万人,毕业生2.27万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3.85万人,毕业生0.53万人。全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达到30个,双语教育实验学校达到120所。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和国际教育园入驻师生超过10万人。
 

 
上一篇:江苏省的历史沿革以及人口概况,让你能轻松了解江苏
下一篇:无锡,太湖明珠,继承千年泰伯故里的荣耀,延续百年工商名城的辉
  相关链接
·南通,产业发展迅速,资源丰富,
·江苏淮安经济发展状况,多年的努
·江苏省淮安自然地理,资源丰富,
·镇江,城市山林,黄金十字水道长
·泰州,汉唐名都,江苏省首批公布
·淮安,九省通衢,长三角北部地区
·徐州,南北枢纽,全国重要的交通
·常州,三吴重镇,季子故里,现代
·南通,天然良港,清波荡漾,自然
·连云港,东海名都,沿海对外开放
·扬州,淮左名都,扬州文化是综合
·南京,六朝古都长三角先进制造业
·盐城,千年盐都,盐城是革命老根
·无锡,太湖明珠,继承千年泰伯故
·苏州,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
·江苏省的历史沿革以及人口概况,
·江苏省行政区划,走进江苏,了解
·江苏省的经济状况,日益蓬蓬拨发
·江苏省各种资源丰富,地大物博,
·江苏的自然地理面貌、巍峨的山脉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淮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