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行业特色 > 教育行业 > 教育研究 >
  推荐阅读
  浙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凯洛夫《教育学》:学习苏联
将教育投入转为生产力须寻求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谈:创新型
教育投入模式下的教育救济引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谈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知识
寻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
  特色推进
商权支付
编者按: 所有人赚的都是认知的
  [专家观点]商权支付百日回本,
[专家观点]购买商权课程“充电
[媒体报道]媒体析国资委新掌门
[论坛视点]顾秀莲在中国特色实
[时代声音]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时代声音]总设计师何镜堂:东
[专家观点]李毅中:具有中国特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把握现代学校文化的发展脉
 
时间:2010-03-11

  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其活动结果,主要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是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一种文化。

 

  通过对现代学校文化特性和学校文化发展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现代学校文化除了具备教育性、传承性、群体累积性、系统性、相对稳定性等学校文化的一般性质之外,还具有开放性、民主性、独特性(多样性)、法制性等特性,而未来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文化发展必然紧扣这样几个关键词:

 

  开放民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构成自主、民主、国际化的学校文化的基础。只有实现了教育民主,才有可能实现教育开放;只有开放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民主的教育。这种民主,既体现在学校管理的民主、课堂与教学的民主、学生自治等方面,也体现在政府与学校之间、校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社区和学生家庭之间。只有充满了民主精神的教育,才会成为对先进的教育要素有很强的吸纳能力、能够自我吐故纳新的教育。

 

  校本特色 只有充分地体现了校本精神、民族精神,才会形成“全面发展、办有特色”的教育。今后,以校为单位的特色教育文化,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与学校文化的国际化并不矛盾。各校领导班子都应当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对教育的独到理解,有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只有校本的、民族的、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才有可能成为国际上认可的、先进的学校文化。

 

  国际化 这里所说的国际化,并不是说某所学校的文化在国际上领先了,而是说在打造学校文化时要把眼界拓展到国际上,吸收其他国家优质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好的做法。

 

  创新精神 现代学校文化是能够与时俱进,使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的教育思想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文化。要想解决进入知识社会以后新时代的老问题、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尚未出现但已露出了苗头的潜在问题等,都必须有与新时代相适应,甚至是适度超前的思路,现代学校文化必然是创新性极强的文化。

 

  法制精神 学校文化的法制(制度)程度会进一步提升。只有把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主体部分转化为学校制度,学校文化才能转化为学校教师集体的意志,使其贯彻落实有了“法律”依据。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校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人本精神 现代学校文化,是以人的价值为本的学校文化。这里所说的人的价值,既包括师生已显示出来的、可看得见的“外显价值”,也包括师生内含的、需要通过教育与培训活动进行挖掘的“潜在价值”。以人为本的现代学校文化,不是养懒人的文化,不是课中无生、目中无人的文化,不是以事为本、以制度为本的文化,不应当是以高升学率、高分数为本的文化。要特别强调的是:校长的视域应能达到“珠峰顶上览全球”的高度,校长的胸怀应能达到“海纳百川”的宽度,具有“俯视全局”和“揽尽资源为我用”的气度和能力。同时,校长应当是人性丰富、人格完善、人品高尚的人,校长的品德、人格特别重要。只有这样的校长,才会以人为本。

 

  强调效能 包括校领导班子的管理效能、教师教的效能、学生学的效能、家长配合学校工作的效能等。

 

  融入课程 现代学校文化,应当是课程化了的文化。这里的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既包括正式课程,也包括非正式课程。只有使学校文化的主体部分充分地融入课程,该部分学校文化才能相对固定下来,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

 

  体现快乐 现代学校文化,是使师生快乐的文化。这种快乐,包括创造的快乐、工作的快乐、学习的快乐、休闲的快乐、尊重与受尊重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等。

 

  可持续发展 现代学校文化要能适应工业社会(第三时代)、信息社会(第四时代)和信息社会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为学生、教师、校长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就要求现代学校文化必须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自我调节”、“自我升华”的能力。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教育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追赶先进的有效途径
  相关链接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知识建构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谈国家
·将教育投入转为生产力须寻求科学
·教育投入模式下的教育救济引发的
·寻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路径
·凯洛夫《教育学》:学习苏联教育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谈:创新型人才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探
·浙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眭宝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加强学校宣
·教育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