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访谈
马天行:博取众家 根
他几乎临写过所有能收集到的汉代隶[更多]
·马天行:博取众家 根植传统 勤
·徐俊生:以责任感承担起环保的
·赵宽:做全面发展的绿色环保企
·祝义才:细雨润物 无声处听惊
·宋志平:以全球为视角奋力拼搏
·余峰:融东西方文化之精华 建
·贾方舟:艺术——在传统中实现
·李东:聚天地之灵气 弘文化之
·王跃山:传承艺术精华 创新绘
媒体报道
经济参考报:知识产权 经济参考报:知识产权
上市不到一年,山东九阳股份有限公[更多]
·经济参考报:知识产权战略——
·焦点装修家居网:家装环保老话
·人民网: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乡镇
·人们日报海外版:前景看好 贡
·中国企业报:北京二商集团逆境
·人民网: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
·中国网:田雄——韩村河的骄傲
·首都之窗:流通领域室内装饰装
·搜狐财经:企业公众形象评价助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韩媒:汉字正变成国际竞争力
时间:2009-08-13 
  

 

  韩国《中央日报》7月21日文章,原题:汉字成了国际竞争力汉字是什么,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文字?” “是一种文化”,“两者都是”,“是为沟通而产生的文字”。

  参与如禅语问答般讨论的人们表情都十分真诚。最近,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人气时事节目《小崔说事》是讨论会的氛围。当天的主题是是否恢复使用汉字繁体字。特邀嘉宾中国汉字研究学院萧启宏博士问道:“如果那样,简体汉字就成了一种文化了么?”回答却各不相同,“是一种文化”,“只是为了沟通而产生的符号而已。”中华文化编辑的主编王干插言道:“简体汉字失去了原来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形状和意义,只是表达道理的文字,没有资格(被称为文化)。”旁听席上的女中学生举手反驳道:“如果现在恢复使用繁体字,那么我们这代人就都成了文盲了,谁为我们负责?”萧启宏博士抓起麦克风回答说:“如果学生现在不学习繁体字,数年后就只能到韩国去寻找中国文化的影子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辩论,得出结论应“识繁写简”。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简体字来进行沟通,但必须学习认识繁体字。

  繁体和简体的争论曾经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如今为何又再次在中国掀起热辩了呢?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繁体字文化被再次重视的缘故,人们开始意识到繁体字每个字都有其蕴含的或历史性、或伦理性、或哲学性质的无穷价值,并且惊讶地发现,这并不是关系到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现在日本处于汉字复兴时期,仅去年就有289万人参加了汉字鉴定考试,比同期托福考试的参加人数还多。主要企业中的大部分会考虑到汉字水平,492所大学、1000所专科大学和399所初高中学校则干脆把汉字作为入学考试的一个科目。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学者认为汉字是“正政之始”,也就是说,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汉字至今为止一直被认为是统治国家和个人修养的根本哲学。

  越南也加入了进来。今年年初,河内大学法学院的几名教授向本国教育部提出了全面开始汉字教育的建议,政府开始了肯定性的讨论。理由有两个,一个是不能丢掉过去汉字记录的越南历史,另外,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圈的越南,汉字就是一种国家竞争力。

韩国是怎样的情况呢?2004年开始的国家公认的汉字资格考试停留在自我开发水平,每年参加考试的人数最多不过数万名。超过80%的初高中学校汉字学科每周的课时仅一两个小时而已。中国汉字教育专家萧启宏博士对本国的女中学生说:“(如果现在不学习汉字),数年后就要到韩国去寻找中国文化的影子了”,我们的记者觉得双颊发热,很惭愧。(《中央日报》驻香港记者崔荧奎)

 汉字该如何发扬光大?

  近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提出,对汉字应采用“识正书简”,即要认识繁体字,书写则可用简体字,并提议在预定于7月11日和12日在湖南举行的两岸文化经贸论坛上探讨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将繁简体两种字词语汇陈列比较。此“识正书简”言论一出,再度引发民间与学界的汉字繁简之争。

  汉字虽然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但其影响绝不仅限于中国,包括中国本土、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北部在内的“中华文化圈”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在使用汉字。他们对待汉字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如何对待繁简之争提供了借鉴。归根结底,繁简并不是关键,能够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并且发扬光大才是汉字最重要的使命。

  日本:借简化汉字成功实现扫盲

  每年年末,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均在京都清水寺宣布象征当年日本社会世态的年度汉字。2008年,“变”字被选为年度汉字,理由是日本首相短期内换人、提倡“变革”的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及全球金融形势动荡不安等。此前获此殊荣的汉字还有“伪”“命”“爱”等。不仅如此,近年来,超过250万日本民众参加汉字能力检定考试,这一人数甚至超过了英语托福考试人数。日本目前数百所大学和高中在入学考试中为“汉检”合格者加分。此外,一本题为《看似会读实则不会读的易错汉字》的书籍销量已突破百万册并连续登上畅销书排行榜首。

  尽管如今日本民众对汉字的热情很高,但汉字自唐朝传入日本后,曾经历许多坎坷。传入日本之初,汉字曾被奉为“正政之始”,日本的“平假名”也由汉字草书演变而成。但自明治维新起,在“脱亚入欧”的思潮下,汉字受到了诸如笔画繁多、难认难写、不利于普及教育和使用不便等各种指责,遂因此被简化,其使用也受到各种限制。二战后,汉字使用限制开始慢慢放松。

  电脑的出现,特别是日本率先研制汉字字库成功,让汉字在日本重新焕发了神采。日本政府不仅颁布《常用汉字表》和《表外汉字字体表》,还在此基础上不断新增常用汉字。

  如今,日本现在几乎没有文盲、文化水平在亚洲各国领先等现实情况,与汉字的简化不无关系。

  马来西亚:繁简汉字和谐共存

  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情况与日本有所不同,他们使用的是完全的中文,而非日本那般在本民族的文字中借鉴汉字。在这两个东南亚国家,中文的繁简之争早在30年前已经告一段落。

  繁体字尽管在新加坡已经少见,但在马来西亚还是较为普遍,“一些媒体简繁共用,广告招牌简繁争辉,在书局,简繁出版物并排争宠”。

  据悉,马来西亚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一直使用繁体字,1977年后政府推广简体汉字,媒体、出版物等也纷纷效仿。但马来西亚政府当年推广简体字时,并没有禁止繁体字的使用,人们可以自由使用简体或繁体字。

  如今,繁简汉字的共存对于马来西亚人而言根本不是问题。一位幼教工作者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简繁汉字有各自的优点,简体字方便书写,这对孩子学习有帮助,而繁体字优美,让人得以了解文字的历史渊源。在她看来,由于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同时接触繁简两种类别的书籍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大问题。

中国:呼唤汉字的统一规范

  在我国,汉字在过去百年中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并形成了目前的局面:历经多次改革之后,大陆推行了白话文和简体字。

  关于汉字繁简的争论在我国其实一直没有平息。在去年“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而在今年“两会”期间,来自天津、曾留学日本的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则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字,恢复使用繁体字。

  与此同时,不少学者认为,要将13亿中国人已经熟悉了半个世纪的简体字加以废除,回到繁体字时代,“是开历史的倒车”。这些学者认为,尽管电脑解决了传播的问题,但简单、易学、易记的简体字可能更容易被国人学习并为外国人接受,从而进一步推动国际间中华文化的交流。

  不同于以上持非此即彼意见的两派人士,包括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董琨等在内的许多大陆语言学家则与马英九的态度相似,积极主张“识繁写简”。就“识繁写简”说法引发的争议,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繁体字、简体字都是汉字体系文字,都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所不同的只是大陆对部分文字进行了整理和简化。

  对于马英九提出在两岸文化经贸论坛上探讨两岸民间合编“中华大辞典”一事,范丽青也表示,随着两岸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如何使两岸民众在文字使用上更方便交流,两岸专家学者可以积极探讨、充分论证。

  在充分认识到繁简两种汉字各自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学界还有一种呼声颇值得关注,那便是尽快解决汉字在简化及其他变革中形成的“不标准”问题。

  曾有报道列举“干”字为例说明这一“标准”问题。“干”原是个独立的字,比方干涉、相干,而干和乾是另两个独立的繁体字。但如今,原本的“干”“干”和“乾”,都以一个“干”字取代。干细胞如用繁体写,本应是干细胞(stem cell),简体字的“干”这里念第四声。如念第一声,干细胞就成了dry cell。

  据悉,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新的规范汉字表。只有统一规范,汉字才有可能更好作为文化的载体,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简繁之争”不应成为政治之争

  这段时间,新闻媒体和网络对汉字是继续推行简化字,还是恢复使用繁体字在学术界和海内外不少媒体引起争论,争论主要有两个焦点:一是简化汉字把文字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简化了,不利于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二是汉字走简化的方向是正确的,有利于同世界交流和接轨,应坚定地走下去。从当前网络、媒体的观点来看,这个争论还将维持一段时间。笔者较长时间从事文字工作,对汉字简化情有独钟。7月5日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专题节目就这个话题,请到苏培成、王干等专家学者谈各自的看法,颇受教育和启迪。尤其是主持人崔永元说的一句话:“学术争论不应成为政治之争。”这个观点我很赞成。笔者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学术争论应有利于稳定大局,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文字改革大方向。众所周知,汉字简化改革经历时间近百年,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改革,面之广、范围之大、影响之深远是空前的。这次汉字简化改革大方向是对的,应当说利大于弊。当年改革是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下,专门成立班子,组织专家学者,经过反复论证,依据历史上文字简化进程,征求各方意见后,反复修改,才正式公布实施的。到目前为止简化汉字已实行了半个多世纪,而且得到大多数干部、群众的认同,也得到亚洲许多沿用、使用汉字的国家,包括新加坡等国家所采用。当然同世界上许多事物一样,什么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汉字简化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现在要讨论研究的应该是把不够完善的字形补充完善,更好地适应海内外的交流,尤其是海峡两岸的交流。然而,决不能把成功的汉字简化说成“山寨版”,是割断历史,是倒退。笔者认为对这种持否定文字改革、否定千百万人智慧的唯心主义观点应进行批评。

  (二)学术争论应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不应该指责,不应该“骂娘”。前段时间有的学者写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公开指责上世纪五十年代汉字简化是“没有科学、不懂科学的郭沫若”造成的结果。类似这些指责、“谩骂”领导人的行为,本身违反了学术争论的原则,即“三不”,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但是有些媒体对这段违规的极不负责任的言行允许放行。对此我们深感不妥和不安。如果照有些所谓专家的观点认为要停止使用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岂不是几代人都要从头再从繁体字学起,这谈何容易?再说文字也同文章一样只有删繁就简,不可能由简变繁。如果按这个观点,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倒退。只有简明扼要,去繁就简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三)“简繁之争”必须设定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不涉及政治争论。政治争论本身不属学术争论的范畴。党的学术争论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这是学术和文学艺术发展的方针。这个方针同样适用于“简繁之争”。总之,不管为何争论,既不能否定上世纪五十年代汉字简化的积极成果,也不能否定在一定范围和领域(如书法、请柬、诗词等)允许使用繁体字的历史性作用。过去有关规范使用汉字的文件对繁体字限制过多、过死的规定应有一定松动,不能把使用繁体字一律看作违规。笔者认为,汉字作为全国及海外华人的国宝,应该严肃科学地对待,同样对简化汉字也应遵循这种态度。因此,通过这次争论,尽可能把使用简化汉字和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繁体化汉字更好地统一起来,互为补充,这样更有利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更有利于台湾、香港、澳门三地的人文交流,更好地促进祖国文化繁荣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要推荐此类文章】【我要推荐给好友】 【加入收藏】 【返回上页
上一篇:中国质量新闻网:北京第7届环保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展3月举办
下一篇:新华网: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呈现三大发展方向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