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记者参加代表团的审议以及一些部门负责人的新闻发布会,发现无论是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代表,还是部门的负责人,发言内容都集中涉及民生问题。
从大会各个报告,到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从媒体报道,到网民议论,可以说,“民生”都成为今年两会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用较长的篇幅谈了2008年改善民生的新举措。蔡窻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处处贴近民生,各项工作最终都落实在民生上”。日本《东京新闻》评价:“中国要成为民生大国”。
王越代表总结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新特点:这是一份全面回应民生期盼的报告,物价、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再就业等这些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报告都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细细研究了这一次机构改革后成立的新部门,沈长富代表发现一个特点,就是涉及民生的部门职能加强了,部门的民生特色更突出了,这会成为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一个趋势。
不仅如此,民生议题成为立法机构的工作重点,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安排,今年将安排制定或修改食品安全、社会保险、生态保护等涉及民生问题的法律草案。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强调,要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好教育、就业、住房等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两高”报告提出,要突出查办民生领域职务犯罪、落实便民措施方便群众诉讼、加大司法救助力度……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识。记者了解到,在政协收到的4772件提案中,涉及“三农”、医疗、教育、住房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提案超过了2000件。在人大收到的462件议案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议案,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立法议案一起,占到了全部议案的大多数。
物质基础越来越雄厚,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条件。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代表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国的财政收入去年是5.13万亿元,五年间增长1.71倍,这是国家财富增长最快的一段时间。蛋糕做大了,人民受益就会越多。当然,现在的问题是,切分财政蛋糕过程中,民生这一块要越来越大,特别要关心和解决城乡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困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的热点也在转移。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在两个“点”上下功夫。王伟成代表说,突出一个关键点,就是富民,要千方百计增加人民群众收入,使全国人民都能走上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幸福大道;抓住一个突破点,就是要敢于和善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改善民生也向我们的各级领导提出了新要求。严琦委员说,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政府转型,更加重视基本的公共服务。不要总是把眼睛盯在GDP上,盯在招多少商、引多少资上,而是要根据群众的需要确定自己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