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研究    社会沿革    政治前沿    经济观察    法制空间    哲学思辨    文化视角
特别关注    高层声音    新语新论    理论经典    研究机构    推荐学者    专家言论
特色总网 > 思想理论 > 经济观察 >
推荐资讯
·打造分销平台+上市产业集群 红
·商权支付“出口安全”:全民持股
·关于发布商权支付区域独家代理业
·攻城略地 跨界争霸 商权支付渠
·商品到商权的一小步, 带来了人
·商品商权,万年一跃,你我同心,
·尹蔚民:中国将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温家宝在天津考察纪实:把滨海新
·我国拟立法加强医疗器械管理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
·文化部十项举措反腐倡廉 查干部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万
[更多]
[相关新闻]如何使用工具实现零
[未命名栏]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特色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与时俱进的中国经济学研究
时间:2009-09-30 

 

 
 
    【作者名片】 李义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理论的演化和发展等。发表论文400多篇,著有《来自市场经济的繁荣》、《经济学百年》等学术著作,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学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实践,广泛吸收借鉴人类社会经济学研究成果,不断拓展领域、丰富内容、创新方法,呈现出繁荣发展、活力无限的生动局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学研究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条件所决定的。从客观情况看,计划经济对于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按照轻重缓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有比较优势的。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经济学(主要是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着重论证公有制的优越性,论证向公有制过渡的正确性和必然性,阐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计划按比例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同时,一些经济学者努力思考和研究现实提出的课题,取得了一些宝贵成果。例如,提出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在较短时间内建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自觉利用价值规律,努力做好计划和统计工作;积极探索农轻重等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有的学者研究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提出应扩大生产劳动的范围,更加重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产业发展;肯定物质利益原则,探讨如何有效实现按劳分配。有的学者提出,应提高利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地位。有的学者已经觉察到了计划经济体制本身的问题。这些研究和探索,对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使我国经济学研究迎来了春天。我国经济学研究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出发,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和探讨,日趋活跃,逐步繁荣。

    首先是微观层面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是从分析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开始的。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严重弊端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父爱主义保护致使企业预算约束软化而吃国家的大锅饭;在国家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同时,企业对职工也承担无限责任,即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经济学界先后提出了放权让利、承包制、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抓大放小”、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等改革理论和思路。

    微观层面的研究推动了对经济体制变革的探讨,因为很多微观层面的改革举措是与给定的体制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如果依然坚持计划经济体制,那么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就只能提出放权让利、承包制等思路,而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等则只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提出来。在经济体制改革层面,经济学界先后取得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等阶段性成果。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经济学研究上升到一个新层次。此后,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细化和丰富,我国经济学研究迅速向前推进。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内需特别是消费不足、过分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巨大冲击;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迟缓;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等等。面对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学在新的层面开始了新的研究,特别是如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当代中国经济学研究具有宽广的研究视野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不同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学研究,具有不同的主题和特色。当计划经济体制成为既定前提的时候,经济学研究的任务也就随之确定:论证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研究如何把经济计划做得更好,以及其他发展计划经济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同时,给定了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也就给定了经济学可以使用的武器:探讨计划经济问题,所能运用的必然是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手段,而当代西方经济学则被合乎逻辑地归入庸俗经济学,因为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市场经济问题,被认为是与计划经济相对立的。当时,我们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的概念、指标体系、统计范畴等均来自传统政治经济学,没有GDP、GNP之类的概念。

    一旦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市场经济运行的各种工具和方法以及指标体系就开始被大量引入,并很快实现了与世界经济学研究的同步共进。这就为中国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中国经济学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政治经济学范围,而是具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具有了世界眼光和时代高度。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转变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等。于是,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被大量借鉴和应用。虽然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价值判断我们不能苟同,但它的一些研究手段和方法可以为我所用。这样,我国经济学研究一方面注重从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实践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注重借鉴西方经济学研究成果,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如现代产权关系、现代企业制度、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相结合、宏观调控和科学发展等。

    新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不断取得新进展。其显著特征在于:一是着重从市场运行的角度探讨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二是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研究手段和方法;三是发挥既有优势,研究和探讨西方经济学所没有或不能解决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经济学研究只有植根于中国的经济实践才能取得更大成就

    中国的经济实践需要高质量的经济学理论概括,迅速发展变化的经济实践也为中国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古典经济学之所以诞生于英国,是因为英国商品经济发达,马克思写作《资本论》也是以英国的商品经济为背景的。美国之所以产生了很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当代中国丰富的经济实践既需要经济理论的指导,也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肥田沃土。如果能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富有独创性、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解释,那无疑是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

    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学研究面临着一系列急需解答的重要问题。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化问题;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政府与市场的功能如何科学界定问题;如何建立起消费主导的、内生的、良性的发展机制问题;如何加强经济形势预测,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最大限度地避免经济大起大落问题;如何建立自主创新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如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社会财富分配更加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问题;如何建立和完善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等等。

    可以说,目前正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黄金时期,中国经济学研究具备了深入发展的条件。具体表现为:有丰富的可资研究的经济实践;有对理论研究成果的强烈需求;有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研究队伍;有良好的研究氛围、开放的研究视野。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学一定会在60年发展的基础上,继往开来,为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经济理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一篇: “消费马车”走强的路径解析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