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唐港区位于唐山市东南80公里处的唐山海港开发区境内,渤海湾北岸。陆上距北京市230公里,海上距上海港669海里,香港1360海里,距日本长崎港680海里,韩国仁川港400海里。位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大北京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确定的沿海重要港口。
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要在此地建设“与纽约等大”、“为世界贸易之通路”的“北方大港”。
京唐港区1989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在国家、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京唐港区港口建设实现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第一、第二港池全部和第三、第四港池部分泊位,包括散杂货、件杂货、多用途、集装箱专用、煤炭专用、水泥专用、原盐专用、纯碱专用、液化石油气专用等1.5~10万吨级泊位28个,码头设计通过能力6828万吨/20万标准箱,形成了煤炭、矿石、钢铁、集装箱、液化产品运输五大业务板块,港口总资产110亿元。建成7万吨级航道,可以满足10万吨级船舶单向、万吨级以下船舶双向通航;建有各类货物堆场300多万平方米。目前,京唐港区航线已通达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美国等近50个国家(地区)、120多个港口。经济腹地除唐山、河北、北京外,还直接辐射到三北地区。
京唐港区1993年7月实现国际通航。通航以来,京唐港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铸造诚信,客户至上,持续创新”的方针,瞄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发展目标,以服务腹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港口市场影响力迅速提升,服务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日俱增,港口吞吐量呈现跨越增长之势。2001年,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2003年突破2000万吨,2005年突破3000万吨,2006年突破4000万吨,2008年完成7645万吨,同比增长60.9%,排名全国沿海港口16位,增幅超全国沿海港口平均增幅48个百分点。
京唐港区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电煤运输先进单位、全国最具成长性企业、全国交通百强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按港口总体规划建设5大港池,形成集装箱码头作业区、液体散货作业区、干散货作业区、杂货码头作业区、通用散杂货码头作业区、综合物流区等6大功能区和1个远景预留发展区。到2010年,实现货物吞吐量1亿吨,集装箱70万标准箱;到2015年,实现吞吐量1.5亿吨,集装箱100万标准箱;到2020年,实现吞吐量2亿吨,集装箱200万标准箱,把京唐港区建设成为兼备水运、铁路、公路、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型、国际化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