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要闻 政策发布 发展规划 经济运行 高新技术 地区经济 环境与资源  
农村经济 重大项目 西部开发 振兴东北 减贫救灾 发展报告 就业与收入 能源交通
  特色总网 > 国家发展 >
  推荐资讯
 
  • ·关于热烈庆祝商权集团成立17
  • ·商权大讲堂:企业如何引流?
  • ·商权分销平台成就你我,过上
  • ·人民日报时评:两个17岁男孩
  • ·广西今年将选聘1998名高校毕
  • ·财政部:中央财政2012年投17
  • ·苏丹方面在喀土穆向中方移交
  • ·内地与澳门警方合作第十五次
  • ·广东一季度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 ·科学发展领航山东--“十二五
  • ·江西省年底前城镇所售猪肉全
  • ·新华视点:关于中国春运的“
  • ·新丝路之梦——记上海合作组
  • ·宁夏将提高城乡居民医疗补助
  • ·广西:“流动调解室”让农事
  • ·我国将继续加强打击侵权知识
  •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实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万
    [更多]
      [国家概览] 5步玩转“一小时促销
      [国家史册] 关于微信扫码支付恢复
      [思想理论] 做大做强商权事业,造
      [伟大实践] 关于举办“零成本赚一
      [国家发展] 商权会员等级与福利,
      [世界视角] 关于商权用户提现的相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具实现零成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 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特色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穿越时空的警报——“九一八”事变80周年回眸
     
    时间:2011-09-19

        新华社沈阳9月18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徐扬、邹大鹏、常亦殊)80年前的警报,是外敌入侵、国破家亡的悲怆;80年后的警报,是拒绝遗忘、发愤图强的自省。穿越80年的警报,是对历史的深沉回望,对未来的积极思考——一个民族如何从苦难历史中汲取向上动力。

        不战而退,国耻勿忘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流传东北的民间歌曲《九一八小调》这样唱道。

        “当年的情况比歌里唱的还要惨。”“九一八”事变亲历者、90岁的孙世箴老人回忆说,事变发生后连续几天,日本人大开杀戒,沈阳城门楼前吊着很多中国人的头。“从那以后,东北几千万老百姓就成了亡国奴。”

        不战而退的屈辱,终酿14年国土沦丧、黎民蒙难。1931年9月18日22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一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攻击沈阳城。

        “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兵力数倍于日军的东北军,除了小股部队开枪抵抗外,其余都不战而逃。”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教授说,由此导致东北在4个月零18天时间里全部沦陷。

        “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进入了最黑暗的一段历史。“不抵抗等同于开门揖盗、任人宰割,这是莫大的耻辱。”辽宁地方史学者韩晓东说,“九一八”事变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落后就怕挨打、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必然。

        “恨不抗日死,留得今日羞。”韩晓东说,14年的抗战表明,面对强敌要敢于抗争,要有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牺牲精神,否则就不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不能赢得抵御外侮战争的胜利。

        “当年爬冰卧雪、血染沙场,就是不愿意当亡国奴。”今年100岁的抗联老战士单立志老人虽久卧病床,但还思维清晰,“中国人决不能忘记‘九一八’,决不能忘记抗战那段历史。”

        振兴中华,警钟长鸣

        9月18日上午9时16分,厚重的钟声回荡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广场,高大的残历碑永远停留在“1931年9月18日”那一页。14响钟声,寓意“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陷14年。9时18分,刺耳的警报声破空而起,响彻沈阳全城。

        此时此刻,时间凝固。沈阳的9条大街、18条马路上,车辆纷纷停驶鸣笛;沈阳电视台、广播电台中断正常节目,插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字幕和声音。

        这一天,从松花江畔到长白山脚,从黄河之滨到香江两岸,全国有100多座城市拉响防空警报,共同纪念“九一八”;杨靖宇、赵一曼等烈士墓前摆满鲜花。

        “警报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抗日名将赵尚志的后人赵战利老人说,需要提醒人们过去的耻辱,不要忘了中华民族的不屈抗争、多少烈士血洒疆场。

        一位沈阳普通市民,最先倡议鸣警纪念“九一八”。祖居东北的退休工人郝青松曾在日据下的东北生活过。“那时候中国人每天都得面朝日本的方向鞠躬行礼。”他说,“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如果忘了那段历史,就不知道当亡国奴是啥滋味。”

        1995年,郝青松给沈阳市政府写信,建议每年9月18日拉响防空警报。沈阳市很快做出回应,并决定每年“九一八”鸣响防空警报。这是“九一八”事变发生64年后沈阳第一次鸣警纪念活动。

        居安思危,警钟长鸣。80年过去了,硝烟散尽,伤口愈合,但历史不能遗忘。“10年前在沈阳,有一些人不知道抗联、‘九一八’,甚至有人专挑这一天办喜事。”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说,用鸣警撞钟这种形式来警示国人很有必要,要继续坚持下去,让人们牢记“九一八”。

        重温历史,面向未来

        80年过去了,当年日本关东军用以炫耀武功和战绩的纪念碑,已被推倒。“九一八”事变发生地附近建起了纪念馆,东北军驻扎的北大营建起了幢幢新楼,这片土地已重归和平与安宁。

        “纪念活动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和平铭记历史。”学者王锦思说,牢记“九一八”是一个民族知耻后勇的历史反省,是一个民族珍爱和平的真诚呼唤。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以博大的胸襟,向同是战争受害者的日本人民伸去了援助之手。许多中国父母无私地养育日本遗孤,中国方面安全遣返百万日侨。85岁的李淑兰妈妈,收养了日本遗孤池边彦子30多年。“当时我知道她的身份,但看孩子那么小、那么可怜,我心里就舍不得、放不下。”李淑兰说。

        日本今年遭受大地震海啸后,在沈阳师范大学留学的井上望得到众多中国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他们都跑来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助?有困难一定要说出来。”汉语讲得很好的井上望说,中国同学说,四川地震后日本也向中国送来了援助。

        大爱无华,大义无疆。没有人比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更加憎恶战争,更加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中日两国都应纪念这段历史。”吉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倩说,需要让历史告诉未来:战争是多么残酷,和平是多么美好。h “我以前对那段历史知之甚少,在四川旅游时,一个中国男孩得知我是日本人,问‘为什么日本要侵略中国’?我当时无言以对。”井上望说,“不少日本青少年对侵华历史不了解。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懂得日中两国友好的重要性。日本需要更加直面自己过去的侵略罪过,坦诚反省自己。”

        一些日本民间人士今年在哈尔滨731侵华日军部队遗址群建立了谢罪与不战和平之碑。日本ABC企画委员会代表矢口仁说,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战争的真相,才能使战争不再爆发,让世界永远和平。

        重温历史,面向未来——这是举办“九一八”纪念活动的目的所在。王建学说,永葆和平不能依赖别人自省,要靠自强不息。重温“九一八”事变,是要让人们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一步振奋精神。警报再次响起,是为和平而鸣。

      我要推荐此类文章】 【我要推荐给好友】 【 加入收藏】 【返回上页
      上一篇:陕西:持续降雨已使148万人受灾 11人因灾死亡
    下一篇:全国羊肉价格同比涨幅近三成 水产品价格下降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